因为英国公的意外身亡,原本准备九月初动身南下的弘治帝推迟了行程。原本稳妥的北伐出了意外,弘治帝留在京师才能安百官之心。
土木堡之战给大明留下了沉重的创伤,很多人都怕土木堡的事重现。
当然,瓦剌西撤、鞑靼今非昔比,百官怕的不是蒙古人,而是不安定因素——太子朱厚照。就怕太子乱折腾,把北伐推向不可预知的未来。当初无人压制英宗,现在至少还有弘治帝能压制太子。
只是百官低估了弘治帝对儿子的溺爱和无底线的支持。
“皇爷关起门和太子详谈,出来后交代咱家随太子闹。太子不打算祭奠英国公,皇爷下旨让还未就藩的申王代表皇家去英国公府祭拜。”
李荣为首的司礼监再次和内阁联手了。李荣及时把弘治帝的态度反馈给内阁。
“皇爷……不知道太子爷给皇爷灌了什么迷魂汤!”李荣束手无策,急得把心里话都说了出来。
宗人令蔡震非常认同:“就是!”
刘健赞同地点了点头。
谢迁与保国公自觉资历还不足,不敢发表看法。
“囚牛商行、御马监都有什么异常举动吗?”刘健问。
李荣眼睛一直,阴森森地道,“咱家分别找了陈云之和宁瑾,向他们陈述了利害关系,若他们想要做第二个王振,咱家非扒了他们的皮不可!”
“跟在太子身边的黄献、段聪不知道信上写了什么吗?”
“英国公的死讯传来,太子向外发出去、收到的消息都是避着人的。”
“是他们的嘴严吧?”
“不排除。”
“算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保国公,你和刘尚书一定要通力合作,确保北伐一定要成功。太子胡闹惯了,不过战略眼光还不错。拿下阴山、大青山一线,不但北方能安定,还能多一个塞上鱼米粮仓。浙江、山东、南直隶四府秋粮欠收已成定局。投放救灾的粮食不会少于去年的辽东、前年的北直隶和河南。弘治十二年后,京通仓从未满仓过!占城、安南的粮食一年比一年价高……”
虽然不知道太子又在折腾什么弄得大家心中不安,该忙什么大家还是忙什么。谁让大家都有经验呢!弘治十一年来出了多少大事,哪怕是弘治十二年进士科的那批官龄浅的官员,也是经过大风大浪的。
-------------------------------------
申王是先皇成化帝最小的儿子,申王出生的那年先皇驾崩。他也就比朱厚照大了四岁而已,今年十七。宗人令蔡震被太子推入内阁后,宗室们“闻风而逃”,全部离开了京师。宫里乃至京师只留下未就藩的荣王和申王。荣王出宫住进了十王府,申王也想出宫,弘治帝怕太皇太后、皇太后无趣,把申王留在宫里。
太子如果只是“类太祖”倒还罢了。太祖很护短,处死了侄子大都督朱文正,还给侄孙封了靖江王。太子可是把兴王弄没了!兴王不存在了!太皇太后、皇太后都没敢问兴王的下落。再加上那群在南北直隶清丈田亩时损失惨重的公主、郡主,宗室的人能离太子多远就多远。
太子的好处沾不得。衡王等五王受太子邀请出国游玩,回来多了个当满剌加苏丹的儿子。真正的好处落不到衡王头上,衡王还要饱受百官防备。宗室能入阁的消息传出,都没人敢入宫了。
申王换上素服,一脸肃穆的在仪仗队的护卫下前往英国公府。
因为代表皇帝祭奠,用的仪仗规模隆重。五城兵马司、巡捕营清道。龙旗十二,布旗六十四。每旗用甲士五人,一人执旗,四人执弓弩分左右。出动禁军兵卒前人,全员缟素。
祭奠的事情不大,可也是正经的差事。宗室受到很大的限制,每年的祭祖都是让驸马都尉、勋贵们代为主持。藩王根本插不进朝政。
坐在马车上的申王下意识握紧拳头。他的同母兄长泾王被皇帝哥哥派到虾夷岛。他现在被派了差事,是不是说明皇帝哥哥也会重用他?因为将来他可能会从政,他把大量的时间用于读书。太子不用无用之人,他可不想被皇侄小瞧了。
“前方有失控的马车!”
“打死!不得冲撞王爷!”
马车颠簸了几下,申王在马车里被颠的东倒西歪。拉开帘子想要看个究竟,一道火光迎面袭来,“嗖”一声,头上一痛,申王失去了知觉。
申王的生命止步于17岁。
“申王遇刺!”
申王的车架离开大明门不到千米。宫里很快收到了消息。
不提皇太后、申王母妃恭太妃杨氏哭晕了过去,太皇太后晕倒,弘治帝风疾再犯,朱厚照也傻了很久很久。
早知道有人埋伏在宫外等着他出门,他就不会矫情地拒绝去英国公府。他有维生系统,上亿关注度,死不了。
他与申王叔并不熟。除了在给长辈请安、节日庆典时碰面,平时很少见到。可感情再不深,都是在一个宫里长大。况且申王叔……还是没成年的孩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