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苑太液池里奉天门起码要走半个时辰。好在有自行马车。
为了能方便自由出入北上门和神武门以及经过的每一道门,朱厚照原本想让人把和小腿差不多高的门槛换成活动的,可惜受到了李荣等人的激烈阻拦。没办法,他只能北上门坐上自行马车绕到宫门外,从东华门入宫。
天好的时候还行,若下大雪,自行马车便没了用处。等皇帝爹回宫,一定要说服皇帝爹把宫门的门槛都拆了。
辰时二刻一到,鸿胪寺打响了朝鞭。文武百官分左右两列走过金水桥步入奉天门。在朱厚照兜了一大圈来到奉天门的时候,场上已经站着黑压压的一片。
再寒冷的天气也无法阻挡百官上朝的热情。
“殿下,臣有事启奏!”宗人令蔡震越过首辅刘健出声。
蔡震没开口朱厚照就知道他要说什么。朱宁这个人性格有点问题,但能力真的很强。在京的宗室都在他的监察范围之内。虽然朱厚照已经说过很多次,监察宗室乃东厂职责。
庆藩一脉全员降爵的消息传出,引起了宗室巨大震荡。降爵不仅是这一代待遇降低一档更涉及到后代的爵位。尤其是朱厚照早就透露“君子之则五代而斩”,大有出了五代不封爵的打算。住在十王府的庆藩,昨天差一点砸了宗人府。不少人在中文府内喊冤。
“想给安化郡王求情?”朱厚照立刻拉下了脸。
蔡震一愣:“臣不敢。”
“那就延后再议,今日有更重要的事。天气变冷,诸位爱卿年事已高,长时间站在室外容容得风寒。朝会速战速决。具体的事去集义殿议。”朱厚照阻止蔡震继续开口,他可不想为了讨论宗室的事让自己冻鼻子。
蔡震只能老老实实退下。秦王、晋王一见这样,更不敢把手上的奏章拿出来。
“启禀殿下,鞑靼出具国书,新任大汗将亲自来京师谈两国议和一事。礼部尚书张升在大同等候鞑靼大汗,随后将陪同鞑靼大汗一起入京。”刘健呈上鞑靼的国书。
鞑靼的国书是紧随朱厚照之后,用热气球送到京师的。鞑靼遭受重创,如果没有明朝的物资支援,只怕很多人会熬不过这个冬天。鞑靼急于议和,关键性的事情已经在大同与朱厚照商量妥当。很多事情就是走一个过场。
朱厚照点头:“今日本王想说的,正是鞑靼议和一事。鞑靼议和,有很多事情都会出现变动。”
满朝文武静静的听着。冬日的京师风大。站在前列的官员还算好,能听清楚。后头的官员连朱厚照的脸都看不清楚,你别提听他说什么了。不少人想起了昨日在集义殿的情形。他们非常想把朝会转移到集义殿去。哪怕不少六品小官要站在殿外,也比现在站在奉天门上吹寒风的好。至少太子说了些什么他们都能听得到。
“一是本王答应瓦剌人,会在西北找一地让他们安居乐业。本王选在接壤哈密的沙州卫、安东卫附近。那里地广人稀,又靠近朵甘思宣慰司,有瓦剌人夹在当中,可断绝鞑靼与朵甘思、乌思藏宣慰司的联系。”朱厚照正色道。
有哈密隔绝,也可以防止卜六王带领的瓦剌人与其他部族的瓦剌人勾结做出有损大明的事。此处是顾问阁替朱厚照选出来的地方。那五位老狐狸目光如炬,几乎把所有因素都考虑了进去。
谢迁出列问:“是划给他们自治吗?”
“是,效仿土默特部的九原城。”
自治区保留他们的军队,和设立异族卫所差不多,只是朝廷可以插手当地的行政权。
内阁和六部窃窃私语,五军都督府所有的都督都在北伐,只有保国公等少数勋贵在场。有保国公在内阁,但武官还是人微言轻。一旦文官认同,此事就算定下。
因为此事发生在大明境内,朱厚照又离开了一段时间,因此顾问阁和内阁事先通了气。
刘健并没有直接同意:“光把瓦剌人放在安定卫,臣以为不妥。”刘健是不会让致仕的顾问阁插手朝政。哪怕有特殊情况也不行。权力容易让人迷失,有了第一次就有可能有第二次。
朱厚照侧头问:“那刘首辅的意见是?”
“各族人都可以迁徙到那里。不管人数多少,都能在他们集聚的地方设立自治县乃至自治村。族群数量越多,朝廷越方便管理。最好像九原城一样,由朝廷出面建城管理。”
“臣赞同。”
“首辅大人考虑的周到。”
“……”
一片赞同声。
朱厚照点头同意:“那就这样吧。内阁尽快出一个章程,过年之前把此事定下来。年后建城的建城、迁徙的迁徙。”
“第二件事情是关于朵甘思、乌思藏两个宣慰司。因为元朝的关系,蒙古人与这两个地方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两地又分为格鲁派和噶举派,背后都有不同的势力扶持。朝廷除了册封三大法王、五大教主,并没有派兵驻守。”朱厚照托着下巴问,“现在鞑靼人撤到阴山以北,要不要趁此时机驻兵雪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