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国通信行业发展的历程来看,通讯设备市场大约以5—6年为一个阶段,经5—6年上升至一个高峰,然后经5—6年下降到一个低谷,然后再上升。当遭遇下降时,则会出对通信制造商形成巨大的压力,实力不够的企业,很容易在“寒冬”中消失。
手机行业则成指数曲线增长,开始增长较快,然后进入增长缓慢期,但其增长趋势不会大起大落,虽然手机用户增长率在减缓,但国内手机平均普及率只有20%,相对发达国家的30%的普及仍有很大空间,尤其是即将到来的3G时代。
手机是大众时尚消费品,它的区别与彩电等耐用消费品不同,平均寿命长达1—2年,短则3—4个月,注定手机市场是盘“活水”。
手机市场更新换代快,新技术,新应用,甚至小小的外形设计创新,都会促使手机的更新。而通讯系统设备的更新换代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而且受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一旦判断失误,则很有可能错过一个快速发展的机遇。甚至错过一个时代。
其次,通信行业具有投资大,回报期长,利润高的特点。而手机行业资金周转快,现金流大,利润高。
目前通讯行业正处于走出低谷,取暖回升的阶段,经过这一回合,以前的暴利时代再也不会回来,企业必须适应一种长期介于暴利与微利之间的生存状态。
而手机行业仍处于高利润阶段,尽管手机价格整体上呈下降趋势,利润率也随之下滑,但手机行业利润率仍维持在20%左右,无论与哪个行业相比这个数字都显得高了。
虽然经过激烈的拼杀,手机行业最终较为可能的利润率应该回归5%左右,但就目前而言,手机行业对仍在“寒冬”徘徊的通讯制造企业而言,具有致命的诱惑,手机行业资金周转快,现金流大,正好弥补了通讯制造企业的不足,吸引的通讯制造企业不惜飞蛾扑火。
再者,通讯制造企业长期以来靠运营商吃饭,而现在市场格局已经发生改变,运营商已由一家独大发展到几家竞争。
各自运营商正逐渐将挖掘潜力,提高盈利能力,以满足用户需求作为自身目标,而不再追求网络的大而全,技术的先进和超前。
为了实现持续性发展,在竞争中获取最大利益,运营商在设备系统采购的时候,不会只选择一家产品,避免形成“一家通吃”的局面,这使得在通讯行业难以形成像微软、英特尔那样的行业寡头。
国内的通讯企业基本属于技术追随者行列,很难获取到由技术革命带来的最初的高额利润,如果想做大做强,必须在国内市场份额中占据优势,但从长远来看,这条路会越走越艰难,国内的通讯制造商需要另辟蹊径
通讯系统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市场竞争激烈,利润变薄。手机为个性化产品,因一款手机而一举成名的神话时有发生(悦听音乐手机就是如此,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手机厂商的手机)。所有的这些都吸引国内通讯制造企业,将目光转向手机行业给,将它看做一根救命稻草。”
说完后,卢伟兵没有下去,似乎等待着什么。
江桥敲了敲会议桌,抬头问道:“具体有哪些企业?”
“大概有十多家,其中以华为,中兴,大汉为代表。”卢伟兵继而说道:“华为方面已经全面进驻手机市场,月前,西门子移动和华为公司成立了合资公司,合资公司总投入一亿美元,其目的就是为了TD-SCDMA技术及产品研发,合资公司的成立,将推动TD-SCDMA在国内的进度。”
江桥低头看着会前分发的各项数据报告,通过这些报告,江桥更直观地了解到国内通信企业的强大,华为,中兴为代表的企业这些在通信行业深耕许久的技术公司也搅进了手机行业一摊浑水中,不太妙啊。
这些通信技术公司和天宇那样拿着一千万资金就敢涉足手机行业的光杆公司有着本质的区别。
无论是在技术领域,人才储备,公司管理,生产制造,市场渠道诸多方面都有天然的优势。
其中一份数据报告特别指出了华为去年的情况。
2003年,华为公司充分展现了业界领导者的深厚底蕴和实力,全球市场销售同比增加42%,达到317亿人民币。
其中,海外销售10.5亿美元,同比增长90%,海外销售所占比例上升到27%。华为产品已经覆盖到世界五大洲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华为品牌不仅在国内得以巩固,在全球也初步建立品牌知名度。
2003年,华为进一步巩固了在移动、固定、光网络、数据通信、业务软件、OSS等各个领域的全球市场份额和品牌地位。在客户服务产品技术进步、管理业务变革、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华为继续获得稳健提升。
或许应该改变一下思路,江桥这样想着。
卢伟兵停顿片刻,见江桥没做表示,继续说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