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的首都开京,在汉末三国时代,其实属于公孙康的地盘。
别看《三国演义》里面,公孙康没啥存在感,似乎就是一只守土犬。其实这位老兄大破高句丽,并且还攻陷其国都,恢复汉朝的带方郡疆土,几乎控制了半个朝鲜半岛。
他爹公孙度同样牛逼,东伐高句丽,西击乌桓,南取辽东半岛,跨海夺取胶东诸县,并且积极恢复工农商业。
里的废物两父子,放在辽东和朝鲜半岛,却是实实在在的两代英主!
开城这破地方,自从高丽建都以来,已经被毁掉过两次。
第一次是辽国南下,打得高丽国王南逃,把开京的城墙都给扒掉了。并且烧毁房屋、掳走百姓,把开城府搞得十室九空。
高丽足足用了十多年恢复人口,才征调三十四万民夫重新建城。
第二次被毁的是皇城,也即大明刚建国那会儿,权臣相斗把皇宫一把火烧光了。
高丽这些年荒废军备,不仅仅是因为文官躺平。
他们失去大同江以北国土,赋税和人力严重减少。又必须重建高丽皇城,耗费大量钱粮征调民夫,哪还有余力给将士发军饷?
此时此刻,开京城内的实际控制者,是郑仲夫年仅十三岁的儿子郑筠。
十三岁的小屁孩儿,自然没能力统御文武。
郑筠留在开城就是一面旗帜,由郑仲夫的亲信进行辅佐,其中有不少是出身寒门的士子。
这些亲信当中,武臣以李绍膺为首。
李俊仪的弟弟李义方,虽然负责聚集军队,但诸事需要通过李绍膺请示郑筠。
“京城兵力汇聚多少了?”李绍膺问道。
李义方说:“一万二千余。其中七千来自京畿,三千来自杨州,有一大半是因吃空饷而临时征募的农民。”
李绍膺焦头烂额:“也就是说,除了杨州之外,其余各州郡才送来两千多兵?”
“各地豪族都在看戏,他们怎会乖乖把军队送来?”李义方冷笑。
杨州牧、汉山城、汉阳郡、广陵、南京,这五个词汇在高丽王朝皆指代首尔,只不过具体包含的范围有大小区别。
那里驻扎着一支精锐,即高丽左神策军。
因为吃空饷太严重,左神策军缺额一大半,如今只能征召农民充数。
李绍膺说:“大将军带着六千精锐前往海州,让我们半个月内送去三万大军。如今才一万两千余,连半数都不够,还须另想办法才行。”
李义方说:“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在京畿强征更多农民当兵。”
“那就强征农民吧。”李绍膺无奈说道。
李绍膺不仅忧虑军事,更担心城内那帮文官趁机作乱。
……
目前的高丽文官之首,叫做韩赖。
此人出身开城韩氏,老家就在京畿地区,祖上是开国君主王建的母族。
郑仲夫任命韩赖做副相,就是因为韩家在京畿,非常方便武人政权控制。只要韩赖敢乱来,郑仲夫就敢出兵,把韩氏一族给直接杀光!
“韩相,郑仲夫擅自废立君王,已招来大明出兵讨伐,”礼部尚书宋大升说,“等开京聚集的兵马,被那些武人送去前线,我们就可以联络义士趁机发难!”
韩赖摇头叹息:“我为副相,你为尚书,我们可有半点实权?”
宋大升说:“我们没有实权,可那些寒门士子有啊。”
韩赖说道:“郑仲夫拉拢寒门士子,让他们掌控六部实权,这些人又怎会听我们的?”
“寒门士子终究也是士子,怎受得了武夫当权?他们之中也是有义士的。”宋大升说道。
韩赖喜道:“你已联络到几人?”
宋大升说:“吏部郎中申浩,户部主事崔彦,刑部员外郎周安忠。他们三个都手握实权,尤其是那周安忠,手里有一批狱卒可用。”
韩赖思索一番:“继续联络寒门士子,但不要轻举妄动。我派人回乡下,以招募义兵守城为名,或许可以率军进城救出陛下!只要救出陛下,就能控制全城。”
“你们不想想怎么应对明军?”阁臣李铮突然开口。
李铮来自全州李氏,在新罗王朝就已发迹。后来的李氏朝鲜,也是全州李氏建立的。
眼前这个李铮,正是李氏朝鲜开国君主李成桂的老祖宗。
宋大升说道:“大明出兵,无非是讨伐不臣。只要郑仲夫等一干武人伏诛,大明自会撤军。”
李铮冷笑:“你信吗?如果大明不霸占平壤、保州和安州,那么他们这次肯定也会退兵。但大明前些年就占了高丽半壁江山,这次若攻陷开城,他们真会乖乖撤走?大明兴师南下,就为了帮我们铲除武人?”
韩赖和宋大升顿时沉默,他们当然不傻,只不过存有侥幸心理而已。
宋大升问道:“李相认为该怎么做?”
李铮说道:“一旦前线战败,我们立即发难,带着陛下南狩全州。全州是安南都护府驻地,而且没遭到郑仲夫血洗。陛下去了那里,就能借助军队和崇山峻岭,一直打到明军撤兵为止。开京以前也被辽国攻破过,不照样还于旧都重整河山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