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次日下午,各州县才相继将擒拿盗匪一一送到杭州。
“海宁知州张玉田擒得盗犯罗高凤、陈开荣两名!”
“会稽知县胡培,上虞知县詹锡龄擒得盗犯顾大及一名!”
“仁和知县戴廷沐擒得盗犯何阿二!”
“萧山知县李廷兰擒得盗犯陈武康、许心得、孙景明三人在此!”
听闻抚院擒拿得大批剧盗,刘烒、秦瀛和延丰也不禁被阮元擒捕之速所震动,这一日下午相继到了抚院。看着二十多个被擒拿的强人,分别在抚院各房受审。刘烒也不禁惊叹道:“天哪……这、这都是阮中丞捕拿到的吗?这阮中丞到任,今日也才刚满一个月啊?”
“怎么?刘藩台,一个月的时间,擒捕这几十名贼盗,很难吗?”秦瀛看着阮元一举连破两伙盗匪,在刘烒面前也有了更多信心。
“可是……可是这两伙贼盗横行浙江,为祸已然数年,虽然人数不多,但行迹从来难寻,所以先前官府一直得不到线索,这阮中丞到了,才一个月……看来,阮中丞做这巡抚,也一样能做好啊?”阮元初到浙江之时,刘烒尚不能完全信任于他,可看着一个月内,两伙作案多年的强盗相继落网,之前的疑虑,也就烟消云散了。
“或许,盐务之事,阮中丞一样能整顿好吧……”延丰在一边也连连点头。
“各位大人,在下忙于审讯贼盗,来得迟了些,还望各位大人见谅。”就在此时,抚院内一行人渐渐走来,为首一人,正是阮元,他先向三人作揖拜过,又特意看向秦瀛,道:“秦大人,审讯之事,本来应该是臬司衙门办理。但此番我擒得贼盗乃是身有命案之辈,官军剿捕时也曾拒捕,若是先行押到臬司衙门,只怕又有施暴之事,是以我先行一步,提前在抚院审讯,还请秦大人见谅。”
“无妨,其实这贼人擒捕之速,下官也实在叹服,若是眼下就让我臬司衙门来审他们,确实也没有准备啊?”秦瀛忙谦辞道。
“延大人。”阮元随即也拜过了延丰,道:“前日在下所言要事,便是擒捕这一干贼人,他们旧居南沙,若是在下先行擒捕贩卖私盐之人,只怕走漏风声,让他们提前逃匿。不过今日,这陈阿三一伙已然全数就擒,想来南沙之滨那些贩卖私盐之人听闻风声,也可以消停一阵子了。至于之后整顿盐务,乃是长策,还望大人不弃,与在下一同筹划长久之策才是。”延丰见阮元言辞诚恳,又兼剿捕贼盗,不数日便有奇功,有哪里还有半分疑虑,也忙谢过了阮元。
“那……阮中丞,这些被擒拿的贼盗,在你剿捕之时,可有他们行劫的实据啊?”刘烒却还有一个疑问。
“刘藩台所言甚是,其实在下剿捕之时,便已让下属参将将贼人据点详加清理,果然搜出山参十余支,正好之前盗案的文卷之上,也有十余支山参被劫之事,完全对的上。而且贼人居所之内,财宝兵刃,都有不少。不说别的,就是私藏火器、公然拒捕之事,他们也已经重罪难逃了。”阮元言语虽然一如既往的谦逊,但相关细节,却已一一预判,并且各有对策。看到这里,刘烒自然再不敢怀疑阮元办案的能力了。
“伯元,那些贼盗之中,有两人已经招供了,其中供词,和你先前所言多有相似之处,不如你先来看看?”就在这时,孙星衍带着一沓文书,从侧面偏厅走上。阮元也拿过两份供状,仔细看了下去,不过数行,便即叹道:“渊如兄,果然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啊!原来这陈阿三一伙,和三年前的红门局火灾,还有之前督院旗杆之事,都有关系,这一役下来,咱们是连破了三个大案啊!”
孙星衍、刘烒等人听了,也一起过来看着这两人的供状,之前的种种疑团,方才解开。原来陈阿三本来是杭州的一名小贩,平日买卖本钱不多,便想着用些见不得人的法子聚敛财富,正好自己有个熟人,在红门局掌管库房。陈阿三便与他串通,平日由熟人趁红门局其他人不备,偷偷盗取几匹官府绸缎出来,自己再想办法倒卖布匹,很快便富裕起来。为掩人耳目,又从外面低价买了些劣质布料,放入红门局充数。但就在嘉庆元年,忽然传出消息,说官府要清点红门局,于是陈阿三等人担心盗卖官府绸缎之事败露,便索性横下心来,趁一日夜间风起,纵火将囤积的大量次等布料全部烧毁,火借风势,也一并烧掉了红门局大半库房,并连累到附近民居,甚至差点烧毁了学政署。
之后陈阿三也不敢在杭州居住,便聚集亡命,出门做了盗贼,他们盗卖府库绸缎早已聚起大量财富,又有不少贩卖私盐之人加入其中,便即添置刀枪,甚至购进了不少鸟枪,一时横行浙北,再无忌惮。阮元到任之时,陈阿三等人听得风声,知道阮元之前就是浙江学政,又一向以清廉正直闻名,就想着给阮元一个下马威,才有了督院旗杆折断之事。却不想一行人竟由此露出马脚,阮元不仅没被这种恐吓行为吓倒,反而从各种蛛丝马迹下手反向搜寻,最终一举摧毁了这个为祸多年的匪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