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就在王住向道光答话之时,养心殿外已是脚步匆匆。不过片刻,太后便即在几名太监随侍之下,走到了养心殿前。
“儿子给额娘请安。”道光眼看太后已经到了殿外,当即出门迎上,向太后拜道。虽然道光并非太后亲生,年龄也只相差六岁,但二人自嘉庆潜邸之时便即亲如母子,更兼太后在道光即位之时,一度主动迎立道光,放弃了自己的亲子绵忻,更是让道光对太后感激不已。是以这时道光虽然恨不得杀英和而后快,却也只得将怒气咽了下去,等待太后训谕。
果然,太后听了道光问好,便即点了点头,向道光问道:“皇上,我听说今日你们在养心殿议事,事关协办大学士英和,这件事你们如今是何看法?英和之过,果真足以论死不成?”
“回皇额娘,英和之过,儿子以为罪不容诛!”道光也向太后回道:“英和监修万年吉地,本应妥善应对,使宝华峪陵寝果然得以万年无恙,可如今吉地建成不过一年,孝穆皇后棺椁之上,便已有了二寸水渍,由此推断,吉地至少有一尺六七寸的积水,兴建吉地却有如此大过,难道英和不当处以极刑吗?”
“皇上,若是别人兴建吉地,有此大过,倒也罢了。英和为人,我还是清楚的。”太后却也向道光劝道:“英和虽是少年早达,屡受先帝看重提拔,但从来以天下大事为己任,力图有为于朝廷。先帝在时,也曾与我言及英和屡有过失,可每次最多只是贬谪,从无下狱论罪之事,因为先帝知道,朝中敢于汲汲言事者本不算多,若是真的严惩英和,只怕失了八旗士人任事之心啊?英和在旗人和汉人士子中,都是最具人望之辈,若是你真的把他杀了,那八旗中这些有志进取之辈,还有外城那些读书人,他们会怎么想?以后他们还会为了朝廷,竭诚献策吗?”
“额娘,这些事儿子也都清楚,可如今英和犯下大错,万年吉地,或许就因为他如此之失,竟而再不能用,若是不能严惩英和,朕同样没法给天下人一个交代啊?”道光依然不愿放过英和。
“皇上,有件事你要清楚,万年吉地的事再大,也是咱们爱新觉罗家的家事。”太后看道光神色仍在犹豫,也只得继续劝道:“英和虽然是八旗出身,可他索绰络一家六世卿贰,三世进士登科,在八旗之中,虽不是勋戚,也已是世代的大臣之家了。因家事而杀大臣,皇上,我担心日后会有人说,皇上办事是感情用事,不辨公私啊?”
“这……”看起来,道光也已经认识到,太后所言确实有理,只是碍于孝穆皇后这一重障碍,道光迟迟不能接受太后的建议。
“皇上,太后娘娘,臣有一法,不知是否可行。”不想这时出言之人,却是四名军机大臣中排名最末的穆彰阿,只听他向道光和太后言道:“皇上之念,无非是英中堂办事之时,或有侵贪舞弊之过,若是英中堂确有此过,则无论他人望如何,皇上都不可能不将英中堂明正典刑。但如今英中堂家产尚未清点,刑部尚未议罪,其实还不到论死之时。所以臣以为,不如先将英中堂家产查抄,若是英中堂并无侵私之过,则无论刑部议罪如何,皇上都可以对英中堂网开一面,只是严惩之举,也不应当少了。如此,上可慰孝穆皇后在天之灵,下可安京外八旗士子之心,乃是两全其美之策。”
“那……就先让刑部对英和议罪吧。”道光听着穆彰阿之言,也知道既然有了太后求情,英和只要没有贪污受贿之举,便不至于也没必要论死,其他遣戍、抄家的严惩,也足以警示世人,便即向太后及群臣道:“先将英和协办大学士、九门提督之职一律褫夺,查抄英和家产,之后先由刑部问罪,待刑部有了议覆,再做决定吧。”
太后和几名军机大臣都清楚,这个办法尚属稳妥,便即不再多言。很快,道光便即颁下上谕,将英和协办大学士、九门提督之职一并革除,抄家拿问。协办大学士由富俊接任,九门提督则交于宗室耆英接管。耆英是先前嘉庆朝大学士禄康之子,禄康虽受嘉庆贬谪,被发往盛京居住,耆英却一直留在京中恩荫补官,这时已得到担任九门提督的资历。
只是耆英得了查抄英和府邸之令,却也有些为难,英和在步军统领衙门担任九门提督,已有整整十五年。五城步甲官兵,大半与英和相识,是以谁都不愿主动出手,查封英和家产。无奈之下,耆英只好硬着头皮带了一队官兵,前往英和府上。可是到了英和府中,各人却又吃了一惊,只见英和已然一袭布衣,端坐在正堂之前,而英和身边,也已经排下了数十个大箱子。
“英……英大人,您这是……”看着英和府中情景,耆英也顿时吃了一惊。
“耆英大人,我知道,步军里面大多是我的旧部,若是由他们进府内清点查抄我府中器物,他们或许不愿。所以我这里也为你们行个方便,我家中财产、古玩、用器,今日就都放在这里了,你等尽可上前清点,我家中其他地方是否还有遗漏,也劳烦你们再来看一看了,若是还有未及清点的家产,你等直接告诉我,我让下人们帮你们清理,这样你们也便问心无愧了,如何啊?”看来,英和已经得到了自己家产将被查抄的通知,便即主动封好家财,不劳耆英为此事多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