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的确如同苏贵妃所言,李鸿渊一开始就准备算计苏家,不管当初李鸿铭跟苏名章如何的清扫尾巴,都有被保留下来的证据,所谓被算计,并非主动杀人什么的,就想都不要想了。非但如此,还将苏名章因为一名青楼女子与人发生争执,怒而杀人的“真相”给一五一十抖落了一个清楚明白,虽然启元没有明确的规定官员不准狎妓,但是,一旦被爆出来,那就是不容抹掉的污点,在考评中,甚至会将其纳为德行的一项,因为这个杀人,那就更没情面可讲了。
好在所有的证据也就到此为止,当初为了掩盖事实,而杀了另外几个人的事情,倒是没有证据,也不曾提及。
睿亲王多方运作,以及求情,乐成帝到底只是摘了其乌沙,别说是偿命,连流放都不曾。
这样的判决,有些人自然是满意的,但是,有些人自是非常的不满。
下达判决的第二日,死者的亲娘就生生的撞死在宫门前,并留下血书。血书中历数苏家的无德残暴,历数她儿子的尸身被找到时是何等的惨烈,历数他们家因为失去儿子的种种悲痛,数月来像没头苍蝇一样是寻找真凶,指责天家处事不公,维护杀人犯,可谓是字字泣血,在血书的最后,更是留下“还我儿子”四个字叫人痛彻心扉的大字。
这一下,可谓是捅了马蜂窝,尤其是各个书院之中,似乎因为有人煽动,引起各种激愤。
因为苏名章也是科举出身,而且也算是少年成名,一度被无数读书人因为榜样,颇为崇敬,曾经有多崇敬,现在就是十倍的愤怒,盖因为苏名章这些年实在是爬得太快,三十几岁的人,就已经是户部左侍郎,招来的不少人的嫉恨,现在就各种落井下石,煽风点火。说苏名章不配为读书人,要求圣上严惩,一度闹到宫门口,若不是有人在里面控场,说不定已经闯了皇宫。
而后,这一把火烧到了苏贵妃、睿亲王身上。
苏氏贵为贵妃,不约束劝诫娘家人,反而各种纵容,根本就不配坐在这个位置上。
同时嚷嚷着他们不相信当初苏贵妃跟睿亲王不知道这件事,定然是帮着隐瞒,助纣为虐。
而苏家人就更惨,从上到下基本上都不敢出门,出门就会遭受石子烂菜叶子的洗礼,当然,做这种事情的倒不是那些学子,而是普通百姓,这些人也好像被洗脑一般,认为苏家人十恶不赦。
不仅仅是苏贵妃与睿亲王焦头烂额,乐成帝同样也是脑仁痛得厉害。
要说这走关系脱罪的,这也不是第一回了,可是以往却没弄到这么严重过,这一次是触动了哪一根筋,弄成这样?
好吧,众人都知道,死者的目前不服,本身又太刚烈,于是掀起了这一场风浪。
作为读书人,那就是启元未来的国之栋梁,这么多人,乐成帝肯定不能下令严惩,那么就只能是拿罪魁祸首开刀平民愤。
苏名章被判了流放,不仅如此,苏家的其他为官的人也受到或多或少的影响,尤其是苏名章的父亲,被连降三级,理由是教子不严。说起来,苏名章的官位可是比他父亲的位置高了三级不止,在这种情况下,不管是朝堂,还是苏家内部,都应该是以苏名章马首是瞻,要说苏父“教子不严”,其实多少有点站不住脚的,可是谁让乐成帝也跟着遭了秧,自然被迁怒。
改判之后,乐成帝下旨训诫了各书院,作为教书育人的地方,就该妥善引导学子,岂可聚众闹事,人云亦云,对于院下的学子必须严加约束,若是再有下次,定将严惩不贷。而这其中又以国子监为最。谁让国子监乃是国学,国子监祭酒直接被撸了。
这位国子监祭酒可不就是周应霜的公爹,一家人愁云惨淡,一度想让周应霜上晋亲王府找靖婉帮忙,周应霜当初产子,因为难产,后来又大出血,身体严重亏损,足足坐了一百天的月子,现在虽然出来了,却依旧在将养。
在周应霜看来,这是皇上定夺的事情,根本就不该将自己闺蜜牵扯进来,而且,晋亲王虽然是王爷,却没有权势,管这些闲事,岂不是自找麻烦,再说,公爹只是国子监祭酒的位置撸了,品级依旧没变,不过是挪一个不那么清贵的位置。她将养身子,照顾情况不太好的儿子,在之前,其实靖婉就已经告诉过她,儿子可能出现的情况,一定要有心理准备。
——事实上,靖婉本不想说的,可是,为了周应霜着想,还是派人去说了。作为出嫁的女子,总是需要安身立命的根本,万一这孩子真的不好,必须要有打算,早早的有准备,之后被别人瞧出来指指点点,也不至于那么难受。而且如果还想再生一个,就势必要养好身子,如果因为孩子不好而又不知道原因,愁眉不展,心有郁气,如何养得好?
事实上,现在已经能看出来一些,孩子确实不算好,当然,也没预想中那么糟糕,然而,不仅仅为了周应霜自己,想要这个孩子日后更好,让他有一个亲兄弟是必须的,这是周遭大背景决定的,谁都无可奈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