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林把教钱春妮和周来钱认字的任务,交给了周小娟。
因此,每天周小娟放学后,周家都是鸡飞狗跳。
周小娟以为春妮姐从不认识字,肯定会比二哥还要难教一些。
可架不住春妮姐,人家能吃苦耐劳。
不像周来钱,成天不是和她作对,就是不好好学习。
一认字不是拉屎撒尿,就是瞌睡肚子饿。
周小娟想对他好一些,都不行。
这三个人忙碌着,顾林也没嫌弃着。
种完地之后,她几乎天天在山里面转。
自从种小麦那会下了几场雨,后面一场雨都没有下过。
山里面的那条河也没有水。
天,旱得厉害。
村里人把庄稼种下去之后,就窝在家里了。
不是唉声叹气说今年收成肯定有不好,就是说东家长西家短。
哪怕是年轻小伙子都没有出去打工挣钱的想法。
一说起来,就拿周来运说事。
顾林看的心塞。
这里的人穷,不是没有原因的。
她天天往山里跑,就是盯着那一大片的红葱。
村里人陆陆续续挖走了不少长势好的红葱,剩下的都是一些不太好的。
红葱不是顾林的,顾林没办法让大家不要挖。
唯一让顾林高兴的是,她在山上发现了沙葱,这种葱特别细,焯水之后撒点芝麻放点香油,特别好吃。
还有地软和发菜。
地软只有潮湿的地方才有,难摘难洗,但是无论是包包子还是包饺子,都特别有味道。
发菜就是像头发丝一样的东西。
顾林想起小时候自己第一次听到发菜,还以为是头发做成的菜。
她把自己的头发剪下来一大把,放到她奶挖回来的发菜里。
奶奶不知道剁碎了包饺子,吃饺子的时候大家觉得不对劲,老觉得今天的饺子吃起来有点咽不下去。
顾林就说了她放了自己头发的事。
换来的当然是一顿打。
想起那件事,顾林还觉得自己屁股疼。
大概十来天,顾林攒了不少发菜。
看着红葱和沙葱能吃了,顾林带着周来钱在下午的时候去了一趟山里面。
两个人把能吃的葱都给挖了。
第二天就坐上了去县城的班车。
有了第一次的经验,这次出门的时候周来钱就把肚子吃饱了。
吃饱肚子又挑了个靠窗户边的位置,所以就不怎么晕车了。
周来钱把脚伸到最前面,无声的炫耀自己崭新的解放鞋。
他还把原本斜跨在左边,属于周小娟的书包,挪到了最前面。
顾林看破不戳破。
她包里装了一件张桂香给她做的灯芯绒料子的大衣。
大衣的样式是按照前世风衣的样式,中间有个腰带,两边都有口袋。
买料子的时候没有买纽扣,张桂香就用她之前买的碎布头做了盘扣。
下面还带个小尾巴。
有点民国时候衣服的味道。
这样的设计顾林是第一次见,还挺新奇。
灯芯绒的风衣她没穿过,她往身上套了一下。
合身又好看。
两个人昨天把挖葱的时候还摘了不少地软,连夜捡干净。
所以没睡多久就出门了。
车子启动没多久,两人都睡着了,再醒来已经到了县城。
一样生机勃勃的早晨。
一样忙碌热闹的县城。
顾林很喜欢这样有生气的早晨,跟着人群往前走,好像日子都有了奔头。
上次去了煤厂,这次顾林就带着周来钱去了部队家属院。
两人不用问路就找到了家属院门口。
果然,这里和顾林预想的差不多。
不管是买菜的还是卖菜的,都比煤厂家属院那边少很多。
很多人都带着娃娃,穿的衣服也不如那边的好看。
但这样的人会喜欢他们的东西。
两人在距离十字路口不远的地方,把东西摆好。
摆好之后顾林又开始吆喝。
周来钱学着吆喝。
一开始张不开口,第一声喊出去后,就有了第二声第三声
越吆喝越上瘾。
俩人一通吆喝,把大部分买菜的人给吆喝来了。
大家七嘴八舌的问,不是说沙葱太小,就是说红葱味道刺鼻,再不然就是说地皮菜没有捡干净
这些女人把他们的菜说的一无是处。
周来钱听得都来气了。
要不是大嫂拉着他,他差点就哄人了。
这些人不买就拉倒,有必要把话说的那么难听吗?
顾林却一点也不生气,这些人越是挑刺就越是说明这些人看上了她的东西。
挑刺是因为她们想便宜些,或者她能多少送她们一些。
果然,见顾林油盐不进,他们问什么说什么,带头的女人和其他人把他们带来的所有菜给瓜分的一干二净。
上次红葱是一毛二一斤,这次也是一毛二一斤,沙葱和地皮菜都是一个价格。
地皮菜有水分,也算是能压秤。
他们带了差不多一百来斤的东西,全部卖完才卖了十三块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