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君提职后,前道工序又招进一名大学生,小赵,做杜军手下。一边跟杜军学习,一边帮杜军跑腿。
王铁讲的这个高档瓷,就是最初穆青和孟凡,在第一成型车间现场提到的亚洲银行贷款项目。
这个项目是集团公司要求必须做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以燃气窑逐渐代替煤烧窑,实现环保要求。
另一个是以高档瓷代替部分普通瓷产能,实现产品的转型升级。
为实现这两个目的,先建了一个新车间,从英国引进一条新式燃气隧道窑,还原焰烧成。
生产能力相当于原一条煤烧隧道窑多一点,同时从英国引进的还有一条烤花窑。
除此之外,从日本购买了一批成型机、两条施釉线。
从德国购买了两台注浆机。
国内配套采购原料、成型设备,以及一条素烧窑、一条原料煅烧窑。
所有这些投资都是亚洲银行贷款,本地市政府以财政税收担保。
最初的想法是新车间建成后分四步走.
第一步,新车间只启动燃气隧道窑,其他工序暂时不动。
投产达效后,生产能力用以代替一条现有煤烧窑,生产现有普通瓷交货产品,氧化焰烧成。
同时关停并拆掉一条煤烧隧道窑。这样现有生产交货不会受到影响。
第二步,在被拆掉的原煤烧隧道窑场地上,建第二条燃气隧道窑,生产能力跟第一条燃气隧道窑相同。
在第二条燃气隧道窑投产过关后,对于普通瓷生产而言,加上新车间的燃气窑,烧成的生产能力就会大出一条窑的产量。
这时暂时停掉新车间的第一条燃气隧道窑,只用第二条燃气隧道窑配合现有生产,前后生产能力基本匹配。
第三步,启动新车间从原料到成型、烧成等所有工序生产能力。试产过关一个两次烧的新瓷种—滑石瓷或者叫镁质瓷,还原焰烧成。
第四步,滑石瓷投产达效后,减少普通瓷的生产量,逐步拆除煤烧窑,拆一条煤烧窑,在原场地再建一条燃气窑。
在这个过程中,现有产品相当于减少一条窑的生产量,高档瓷增加了一条窑的生产量。
最后少建一条普通瓷燃气窑,但煤烧窑全部拆除。
通过孟凡,穆青见到过这个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这种高档瓷,物理指标会好过骨瓷,而质量以及未来市场前景的定位,都可能会超过骨瓷,至少也应该在骨瓷的水平上
关于这个产品,是否能够被市场、尤其是欧美市场接受的分析基本没有,穆青当时就很怀疑这个“好东西”将来是否有销路。
现在,这个项目已经进行到第三步,两条燃气窑都已经投产,一条在生产滑石瓷,另一条在生产普通瓷。但两条窑的生产都不顺利。
新车间生产滑石瓷的英国窑炉,烧不出稳定的还原焰,所以白度达不到预定要求。
英国这家窑炉公司不承认窑炉问题,请来日本专家调试,最终也没有真正解决问题,白度一时好一时坏,很不稳定。
生产普通瓷的这条燃气窑是国内一家窑炉公司做的,燃气费用比原来的燃煤费用要大几倍,成本居高不下。
王铁离开生产部之前,高档瓷的生产安排以及新建燃气窑,基本都是王铁自己在管。
跟吕总出差的时候,就会交代给穆青,让他帮忙照看一下。
梁亚静的主要精力一直放在普通瓷生产这边,很少过问高档瓷以及燃气窑方面的事情。
即使第二条燃气窑目前根本就是在生产普通瓷,他也没有认真研究过。只把它跟燃煤窑炉一样对待,对高档瓷生产车间更是几乎没有过问过。
现在王铁离开了生产部,梁亚静也没有重新明确高档瓷以及燃气窑方面的工作应该由谁做。
穆青看在眼里,觉得梁经理恐怕精力不够,就继续默默留心这方面的工作,希望能替梁亚静分担。
从接触燃气窑开始,穆青就借来窑炉热工方面的书籍,一边看书,一边对比被拆掉的窑炉以及新建燃气窑。
一方面请教烧成车间技术人员,另一方面请教窑炉公司人员。很快掌握了窑炉结构以及工作原理,对新建燃气隧道窑自动控温系统,相对了解的比较清楚。
燃气隧道窑方面的资料虽然不是很多,但以穆青掌握的资料和书上的理论看,他心里有一个疑问,为什么英国这家窑炉跟书上讲到的内容相差很大?
他知道的还原焰烧成理论,在强弱两个还原阶段需要窑炉配合专门的结构设置,而英国的这家窑炉根本就没有这样的结构,而且窑炉长度也很短,应该是不适合还原焰烧成的。
在穆青的这个疑问还没有找到答案的时候,普通瓷生产,开始出现连续几批订单不能按时装箱发运的情况,集装箱几次滞留在工厂等货。
为此,梁亚静对穆青大发脾气:“你每天都在干什么?货都不能按时出了,还有心研究窑炉呢?你以为你是谁?技术部经理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