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时间,现场一些观众也用手机录下了这首《千百度》,并发在了网上。
不出所料,又一次牵动了无数网友的心。
“叶凡老师《千百度》的灵感,难道来自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的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我想,如果辛弃疾还活着,听到这样的音乐,也会感动。
从《千百度》来看,美的东西是共通的。
诗词可以与音乐一起缔造美的梦境。
叶凡老师完美化用诗词典故,完全没有受限于之前的珠玉。
信手拈来的意象,把‘寻’演绎到极致。
这才是华夏风应该有的样子,不是堆砌,而是搭建。
自在如风,毫不刻意,了无痕迹,如楹联红褪一般自然。”
在这条评论的后面,众多网友纷纷点赞转发。
该条评论,也如同打开了潘多拉魔盒,网上出现了大段的评论。
一位乐评人在听了演唱会现场,观众录制的《千百度》后,也是评价道:
“这首歌结合了一首词,一首曲。
分别是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以及马东篱的[秋思]。
[元夕]不必说了,辛弃疾先生的意境之作。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不必做出任何解析,任何解析都会破坏其中的意境,在此歌中却被完美的运用。
[秋思]是致远先生的传世之作。
短短几句话包含的意义相当丰富,一种断肠人沦落天涯的沧桑。
叶凡才子将这一词一曲结合起来,一个人牵着瘦马浪迹天涯。
寻的不是远方的故乡,而是身在那灯火阑珊处的佳人,简直完美。”
在该乐评人点评后,网上好评如潮。
获得的数据,比他最火爆时候的作品还要好。
不过,后面一些网友的评价,就不算太有含金量了。
但有这首歌曲的加持,数据依然不错。
“年近二十,我心里的她还没有着落,真的是我寻她千百度,日出到迟暮。
但是,我只能说,我等着心里的那个她。
叶凡老师的歌调,悲和欢都有体现,支持叶凡老师。”
网友们看后,纷纷吐槽:
“听哥一句劝:二十岁是用来脱贫的,而不是用来脱单的。”
“你特么才不到20急毛线!留给更需要的人,比如像我这样的人[狗头]。”
“天啊,年近20你就发愁,我们这些快30的老男人已哭晕在厕所......”
另一位网友,发表的评论更是让人有些不知说什么好。
“众里寻她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他人怀抱中。
痛心疾首,淋雨一直走,一个人也能好好过。”
“兄弟,你是一个有故事的人......”
“兄弟,同情你......”
“兄弟,你要坚持住......”
........
演唱会现场。
叶凡又继续演唱了《本草纲目》、《霍元甲》以及《赤伶》。
听的现场观众大呼过瘾,众人纷纷感叹这场演唱会的门票花的太值了。
等到现场观众安静下来后,叶凡拿着话筒,说道:
“接下来的这首歌呢,同样是一首戏腔新歌,我取名为《牵丝戏》。
歌曲的创作,源于我听到的一个故事。”
接着,叶凡开始给观众讲起了这则故事:
“《牵丝戏》讲了一个老翁,平生用他的美人木偶演傀儡戏,。
可是最终却落个寒酸落魄的下场。
在寒夜破庙里,老翁回味自己的一生,忽然觉得人偶可憎。
想到自己平生落魄,皆傀儡误之,以至一贫如洗,大雪滔天,棉衣都置备不上。
这一冬眼看都要过不去了,还要这傀儡做什么呢?
都不如烧了——还能暖暖身子,于是,愤然把人偶推入火堆。
这时,忽然看见这木偶自己慢慢站起来,悲凄的对着老翁作揖。
行叩拜之礼以示告别,仿佛活人一般,笑着淹没于大火之中。
老翁幡然醒悟,痛哭道“暖矣,孤矣......”
“这个故事太凄美了,听的我只想落泪。”
“你们说,这个故事不会是叶凡老师自己编的吧!”
“不愧是才子,编首歌还捎带一个故事,谁玩儿的过你啊!”
一位歌手也是无奈的说道。
就在众人不断感慨之时,舞台中央屏幕上,也出现了歌曲的信息。
“歌曲:牵丝戏”
“作词:叶凡”
“作曲:叶凡”
“演唱:叶凡”
当歌曲的旋律响起时,听了故事的众人,以为会是伤感的旋律。
没想到开头的旋律却轻快无比,而且是那么的悦耳动听。
这时,叶凡的歌声也响起。
“嘲笑谁恃美扬威,没了心如何相配。”
“盘铃声清脆,帷幕间灯火幽微。”
“我和你,最天生一对。”
“好听,好听,太好听了,叶凡老师的歌太好听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