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席有一个很大的特点,那就是,一桌吃完了,人们就走,后面的人续坐过来,继续上菜。又凑了一桌。
最热闹的流水席是从中午吃到天黑。
有的人中午吃了,下午再过来,坐着再吃。
急急忙忙的,转眼就到了三月三这一天。
从早上起,金顶乡的干部都去了各个地方。
曹云龙来到了金寨,看到了那在寨内休息的苗族男女。
大家都很兴奋,盛装。
李幼兵安排的老师们,一次又一次地在交待着大家。
李幼兵也没有睡懒觉,正在检查着开场的准备。
八点钟,三十辆大客车驶到了寨外的广场。
这是凌晨坐火车到凯里的游客。
火车站外有一个大接待篷。
只要是来旅游的客人,都会被引到了一辆辆的大客车上。
当这一趟车的游客全部上了车,三十辆大客车便结伴出发了。
游客们在车上睡了三个小时,醒来时,便到了金寨。
当这些人,来到了寨门的时候,一群的苗寨男女,排队出来。
拦住了他们。
每个游客,都要喝上一杯拦门酒,才能被放进去。
这一下,让游客们兴奋不已。
不少的人拿出了相机,拍个不停。
这一批的游客还没有进完,后面的二十辆大客车又来了。
就这样,几千辆的大客车,将十多万的游客送到了金寨。
放下了游客后,客车又回去,继续拉下一波的人。
进来的游客,只要是订了房的,都安排到了房间。
住上了吊脚楼了!
又是让游客兴奋的。
游客们到了这里,便去看万户苗寨了。
无数的山峰层层叠叠,形成大小不同的形状,山间还有一条潺潺的小溪,游客们朔溪而上,直达景区。
首先进入游客眼中的就是那吊脚楼。
寨内吊脚楼层层叠叠,顺山而建,又绵延连片,房前屋后,有翠竹点缀,苗寨以青石板路串连,房屋建筑木质结构,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
街的中间就是小溪,“哗哗”的溪水像一条彩带穿寨而过。
小溪上面建有八座古色古香的风雨桥,它们造型古朴,做工精美。风雨桥,木质结构,可见风雨桥由实木建成,精致大气,凝聚了苗族匠人智慧和建筑技艺。
风雨桥上的游客众多,有的坐在上面休息,有的在拍照,还有的站在桥上欣赏苗家风景。
从文化苑门楼进去有一个偌大的广场。这里是苗寨集会和表演的地方。
正有大型的演出,苗族姑娘穿着绚丽多彩的服装,头上戴着亮丽的银饰,唱着嘹亮的歌声,跳起苗族“锦鸡舞”。
美丽极了。
一位苗族小伙,用一片树叶吹出优美动听的歌曲!
广场边另一个门楼。是嘎哒场。
穿过去,就是老街了。
苗寨小巷,青石板的街道,两边木质的吊脚楼,苗家妇女或盛装,或便装,上年纪的妇女头顶着都戴着一朵大红花。
盛装的苗家姑娘和小女孩,组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吸引很多的游客与他们合影留念。
一个街边手工打糍粑的妇女。
她的周边,围了不少的游客。
城里人,对这事很好奇。
有几个人还上前去亲自操作了一番。
打好的糍粑,当场卖给了游客。
没有买到的人,继续看那妇女打糍粑。
街上有很多吃的东西,游客们,都没有去吃流水的长龙宴。
他们要好好的欣赏这美丽的山寨。
还是有不少的游客去吃长龙宴。
那组成长龙的有一千张桌子,排成了盘旋的龙形。
每张桌子坐八个人。
只要你交了十块块,就可以上桌。
凭你吃,也任你喝。
喝的是米酒!
不少的人都喊道,“占大便宜了! ”
中午过后,到了下午二点半。
这是金寨最热闹的时候。
大家来到了芦笙场,其实就是前面路过的文化苑里面的广场。
颇具民族特色的表演马上要开始。
盛装的苗族姑娘排队进场了。她们都端着牛角杯,准备敬酒迎四方游客。
美丽的苗族小姐姐们拿着牛角杯,走向了游客。
当然,人太多了,只能敬最外围的一排人。
不过,有些人努力地钻到了外围,抢着去喝酒。
敬酒有规矩。
由苗族的姑娘们敬酒,客人的手不要去碰牛角杯。
客人们只能仰着头去喝那牛角杯倒出来的酒。
那酒水顺着客人的嘴角流下来。
而在场上,苗族小姐姐们跳起了步子舞。
步子舞后,姑娘们跳起了苗鼓舞。
苗族鼓乐最具有舞蹈特色,因为苗族鼓乐常常伴随着舞蹈,它是音乐、舞蹈的完美结合。
在黔东南州,苗族鼓乐称为鼓舞,有很强的地域性。
由于苗族文化、历史与审美的因素,苗鼓舞通过叙事性的表演方式,构成了苗族鼓乐的独特个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