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官员(特指文官)明面上具有九品十八级,还有个无品级的不入流,但正经文官区间基本上就是七品到二品。
七品以下都是杂官,二品以上都是加官虚衔,不在常规文官体系之内。
所以一般做到二品尚书就能称位极人臣了,内阁大学士也要先挂个虚衔尚书来确定基本政治待遇,然后才能套上宫保衔。
在二到七这个区间里,抛开翰林光环加成不说,秦德威目前的正五品就是个中间层,而三品以上才能被成为高官。
至于如何从五品中层变成三品大员,真正懂行的人都知道,难点不在于四升三,而在于五升四。
四品升三品相对不算难,但五品升四品才是最难的,尤其是对秦德威这样的词臣来说。
如果打开大明的官职表仔细看,就能发现五品的位置非常多,从朝廷到地方各种各样的五品。
大学士、翰林学士、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左右庶子、六部郎中、六部员外郎、府同知、光禄少卿、大理寺丞、按察佥事等等,都是正五品或者从五品。
然后三品官职也不遑多让,同样丰富多彩,而且很多都是不限名额的。。
虚虚实实的侍郎是三品,大部分副都御史巡抚是三品,还有大理寺、太常寺、通政司、光禄寺、太仆寺等衙门主官也是正三品或者从三品。
但是再看夹在三和五中间的四品,就会发现,位置瞬间变少了很多,比三品和五品两个档次都要少。
整个京城, 不包括外放的右佥都御史, 可能一共就只有十来个正四品官职,其中只有一个是词臣。
而且更稀缺的是, 京城里的从四品只有国子监祭酒这么一个位置,也算半个词臣。
看到这里应该都能明白了,五品升四品是一个什么概念,多少官员就尴尬的卡在了五品。
再想想六部架构就更能明白, 中层是五品郎中, 再往上就是三品侍郎,独独没有四品官职。
所以在大明官场里,四品对官员而言并不是承上启下,而是不上不下。
于是秦德威这个五升四的问题, 在加上秦德威本身的特殊性, 就真难住了嘉靖皇帝,干脆放权推给了廷议。
如果不是秦德威,本也不会这么麻烦,打发到外地当四品知府就可以过渡了。
但秦德威这样的状元是清流中的清流, 怎么能当知府去呢, 再说他才二十岁。
吏部尚书许瓒感觉, 这可能是自己掌管铨政以来, 所遇到的最棘手的人事问题!
嘉靖十八年一月二十三日,许天官来到东朝房, 主持今日的廷议,此时参加廷议的大臣基本都已经到场。
参加人员还是老规矩,三品以上大臣、科道的掌科掌道,以及衙门主官, 内阁与词臣回避。
廷议内容肯定不只是一件事情, 许天官作为主持人需要控场。
他正在琢磨, 应该把秦德威五升四问题放在最前面讨论, 还是放到最后面讨论,反正各有利弊吧。
不经意间,许天官眼角余光扫过东朝房的角落,瞥见了一道年轻的身影,安静乖巧的隐藏在人群最深处。
“你怎的在这里?”许天官疑惑的问。
那人反问道:“在下为何不能在这里?”
许天官忍不住喝道:“秦德威!这里是外朝廷议,不是你撒野的地方!未闻词臣列席廷议的道理!”
词臣和外朝真的是两回事, 词臣和内阁都是围绕皇帝转的秘书班子, 外朝是正式国家机构, 是两套不同运转体系。
秦德威“嘿嘿嘿”的笑了几声后, 开口说:“那个, 冢宰且先息怒,请听我解释!
在下还兼着个鸿胪寺少卿提督四夷馆,去年朝会时,还曾被人当成礼部序列官员来着!”
许尚书也是纵横朝堂四十年的老手了,立刻就反驳道:“那你既不是三品以上,亦不是科道官,仍然没资格列席!”
秦德威也继续解释说:“鸿胪寺虽然只是个五品衙门, 但主官也应该列席。
不过鸿胪寺正卿樊大人恰好今天生了病,便委托在下代替列席, 所以在下就不得不来了。”
众人无语,这樊大人应该是被迫生病的吧?也不知被秦德威抓住了什么把柄。
许天官只感觉头疼,又道:“今日廷议, 还要议论你的升迁之事,你觉得你不用回避?”
秦德威很善解人意的说:“你们说你们的,我就听听而已啊。再说了, 也没有当事人必须回避的规定吧?
当初廷推冢宰您做吏部尚书那次,冢宰您当时身为户部尚书,也在现场,并没有回避啊。”
许尚书扭头不管了,踏马的肯定说不过你秦德威,你爱怎么就怎么吧!
你自己好意思站在这里,听着别人对你品头论足就行!
然后赌气的许尚书直接开场说:“今日第一件事,皇上前日下诏到吏部,曰右庶子兼侍读学士秦德威修书有功,命我等议论秦德威升迁之事!”
一时间并没有人畅所欲言,只有左都御史霍韬敢开口道:“秦德威年资尚浅, 升为从四品即可,不必到正四品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