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班听到许温言他们是奔着杏花沟的杏子来的,二话不说就带人送了好几筐杏子。
他们这边的筐是用树枝编制成的,质量跟竹子编的有些差距,但也是不错的容器。
这里的杏子是一种吊干杏的品种,这类杏子不容易脱落,挂在树上就自行晒干了。
不过那样效率慢,而且不蒸煮的话相对会酸一些。
这里的人民大多都是靠着吃杏子,还有杏干补充人体需要的糖分。
跟村长交涉一番后,村长同意许温言一行人在村子里盖厂房,反正村子里也没多少人。
对于许温言这些外来人,村里人都有些和气。
盖房子依旧是古朴的土砖盖法,许温言用一小盐巴换来了整个村子几十户的制砖模具。
江时成带来的五六十号人在许温言的带领下正式开工。
同事,许温言为了节省时间,让村民们在他们盖房的时候去采摘杏子。
既然是以物换物,许温言就只能用大米,或者盐巴作为交换。
伊犁村也是种小麦的,这种北方地区基本都是吃面的,许温言几乎没见过种水稻的。
就兰县的大米也是从靠近中原的地区运来卖的。
大米许温言带的不多,但伊犁村的人很喜欢大米的口感,他们知道这东西跟盐巴的稀有。
努尔班几乎让村子的每户都派人帮许温言摘杏子。
就摘几天而已,等厂房盖好以后就是许温言他们自己忙活了。
许温言除了监工就是跟陈三林一起煮杏子,晒杏子。
这短短几天真是把一整年的杏子给吃够了。
..........
经过这几天的相处,许温言有观察到这里的村民每天生活的其实也挺忙的。
同样是放牧的民族,他们对牛羊的管理很上心。
一是不能伤害杏树,这些杏树是他们生活的根本,二是不能破坏草根还有农田。
杏花沟依山傍水,这是戈壁地区少有的绿洲。
也正因如此,这里的牧草长势很好,牛羊也更肥一些。
听村民说,在杏花沟深处有一片大湖,每年秋天村长都会带着村里最强壮的汉子们去湖里捕鱼。
他们捕鱼的技巧相当生硬,就是拿着叉子下湖硬戳。
不久就是村子的捕鱼节了,努尔班热情邀请着陈三林,因为他看着格外壮硕,肯定能捕到不少鱼。
陈三林则是问许温言,许温言知道他想去,就让他去了。
反正这边也不差他这一个,许温言是来帮忙看货的,又不是真的让陈三林干活。
看着他有些自责的样子,许温言还是决定跟他一起去。
说完陪他后,陈三林脸上看得见的开心,果然啊男人都是这样的。
只要稍微心疼他,他们就会感动的不行。
许温言也是这样觉得自己的,其实自己也是个容易满足的人,别人对他好,他就会加倍对别人好。
不过五更天,努尔班带着村子里的其他汉子一起找到陈三林。
许温言带着困意收拾好东西,因为听不懂互相说的话,努尔班大多时候都是用手势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去到杏花湖只能走路,因为通往那边的路都是山路,马走过去没问题,要是驮着东西的话就够呛。
努尔班在前面热情带路,许温言二人紧紧跟在身后。
自从穿越过来后许温言就感觉这背篓就没事放下来过,去哪里都要背着这背篓。
这里的山坡比较缓,爬起来还算省力气,脚下都是绿草,走的时候要注意些,一个控制不好就会打滑。
越往山里面走,杏子的香味越浓郁,而且这里的动物种类也相对更多一些。
但是当地人自家都有养殖牛羊,对于这些野外的动物,大家还是秉持着和平共处的原则,互不干扰。
也不知道这是爬的第几个山头了,许温言低头往下看去,平整的湖面宛如一张镜子一般,清晰,神秘。
湖岸上满是绿草,就像是给这面镜子裱的绿色边框一般。
“哇!陈哥,要是现在有相机就好了,我要把这幅画面全部拍下来。”
许温言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总说美景可以治愈人的内心。
一点不假。
虽然陈三林不知道许温言说的相机是什么,但是看到许温言开心,他也开心。
下到湖岸,努尔班笑着在许温言面前手舞足蹈着,嘴里也吱吱呀呀说着什么。
虽然听不懂但是许温言能大概明白他是什么意思。
很快努尔班跟身后的汉子们将身上的衣物褪下,露出一身结实的肌肉。
努尔班嘴里说了两句后拿起叉子在湖面观察起来。
这是一种比较古老的捕鱼方法,需要在水面上观察鱼儿的动向,等看清鱼儿后得立即抄起长矛刺入水中。
这也是为什么他们到了地方,就得立即将衣裳脱掉的原因。
许温言走到湖边蹲下,将手探入湖水中,顿时冰冷的触感从手背传来。
“嘶——”许温言不由的打了个寒颤。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