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奇也很无奈,朝廷这些官员到现在还认不清形式,一味的跟皇帝对抗,若是现在不把握住机会,在官制调整完毕之后,皇帝借着调整官制就能将这些人架空,到时候只剩下一个名义上的官职,还能做什么。
“陛下!要不暂时先休会,臣回去与他们好好谈谈,让他们认清形势,抱残守缺终究伤害的是我大明的天下。”
朱瞻基想了想,说道:“可以,正好朕可以与武臣商议一下军队的问题!”
“谢陛下!”
杨士奇得到朱瞻基的许可之后,匆忙离开返回内阁。以最快的速度召集内阁与六部、都察院、大理寺等重要部门。
这个时间点,除了留守当值的,大部分都已经下值回家,为了能够保证众朝臣能够在宫门落锁之后还能出去皇城,杨士奇特意向皇帝请旨,留下承天门与大明门以供官员散会出城。
好在高官都住在棋盘街附近,离皇城很近,在内阁等候了一个时辰后,众官员陆陆续续的赶来。
杨士奇也不跟他们废话,直接说道:“老夫向陛下请旨,希望你们能够参加陛下召集的新政会议,不过参加会议有一个条件就是诸位必须赞同新政。”
众臣互相看了一下,都被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打蒙,这是要逼着表态了吗?
还没等众人反应过来,工部尚书吴中第一个站出来说道:“杨阁老,老夫一直都是新政的拥护者,不过陛下却从来没有征询过老夫的意见。”
吴中的话音落下,杨士奇便赶紧接话道:“吴大人真乃人臣楷模!”
对于杨士奇这样的称赞,不少人心中暗暗撇嘴,你杨士奇拍皇帝的马屁能不能别这么赤果果的。好在在场的都是高官,级别最低的大理寺卿胡概也是正三品的高官,没有人做出过激的反应。
不同于吴中这个技术官僚,其他人能够爬上高位哪个不是成了精的老狐狸,新晋内阁辅臣张瑛问道:“元辅是从哪里来?”
“当然是从陛下那里过来的!”
“不是吧!老夫听说元辅一大早就去了酒楼,莫非这酒楼也能谈国家大事吗?还有谈国家大事竟然把内阁与朝堂诸公都丢在一边,置我等于何地?”张瑛追问。
“陛下在哪里开会,那是陛下的权力,我等臣子无权干涉,就算是在酒楼开会,只要能解决问题,又有什么问题?
老夫这次召集诸位,不是征求诸位的意见,而是给诸位最后的选择机会。陛下给诸位两条路,要么选择支持新政,要么等待被新政淘汰!”
众人谁都没想到,杨士奇的态度这么强硬,竟然是下最后通牒。大家习惯了含蓄婉转的说话方式,被杨士奇的话语弄得尴尬不已。
好在大家都是深通厚黑学之辈,稍微的尴尬之后,便恢复如常。就是直面火力的张瑛也是微笑道:“我等是大明臣子,为大明效忠理所当然,之所以有不同意见也是为陛下查缺补遗。若是陛下听不进逆耳忠言,就不怕满朝都是阿谀奉承之辈!”
杨士奇这么多对于文臣的诡辩了如指掌,别说是皇帝,就是他这个读书人也是双拳难敌四手,这个时候与众人争辩就不是明智之举,可能会正中他人的下怀。
张瑛看到杨士奇闭目不接他的话,就知道杨士奇看破了他的心思,都是多年的老伙计,被看破非常正常。这江西老倌儿看来是犟脾气上来了,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什么转圜的余地。
内阁其他几人杨溥明哲保身,并不正面与皇帝对抗,陈山是帝党,之所以没有被邀请参会,更多的是稳住内阁,肯定不会冲在前面。
再看六部堂官,礼部的胡潆那是皇家死忠,之所以不参加会议,那是人家年龄大了,皇帝不愿意让老爷子劳神。
吏部的蹇义倒是可以争取,不过蹇宜之态度暧昧,不可能会在这种场合与首辅起冲突,却是指望不上。
兵部在张本病逝之后,由王骥以左侍郎署理尚书,不过王骥却被皇帝安排到旧港担任布政使。兵部现在由右侍郎柴车进左侍郎署理,此人性格耿直,清廉如水,与他的上官张本一样是个有能力的清官。
人以类聚、物以群分,什么人就喜欢什么人,兵部的几任长官抛开能力都是清官。金幼孜自知也无法左右柴车,便看向户部堂官,户部尚书郭资刚刚故去,如今是左侍郎王佐署理部事。
王佐善于理财,为人圆通,倒是个可以争取的对象。至于刑部的金纯是个死脑筋,现在被皇帝一个编纂大明律的差事激励的热血沸腾,一心要立言。
工部的吴中,张瑛都懒得去想,都察院的顾佐不过是个沽名钓誉之辈,若是皇帝施加压力,是断然不敢与皇帝作对的。
大理寺的胡概在众多大佬面前,说话根本就没有什么分量,之所以把他也叫来估计是皇帝的意思,皇帝现在比较看重三法司的作用。
张瑛转瞬间便将在场众人的心思猜测了一遍,不禁暗自感叹,皇帝看似什么都没做,在不知不觉中,朝廷重要的职位要么成了皇帝的人,要么就是保持中立之人,一心想做治世能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