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秋池这才回过神来,掩饰地笑了笑,抬头估计了一下横梁到知春头顶的距离,得出一个结论:用这么长的白绫一头拴住躺在地上的尸体的脖子,另一头就达不到横梁,更不用说绕过横梁了,所以,自己最初的推测就不能成立。
这样看来,凶手是先将白绫拴好,然后将尸体抱上去挂在绳索套里。杨秋池问丫鬟知春:“当时她悬空两脚离地有多高?”
知春双手比划了一下,觉得不好说明,一眼看见了厢房里那根矮凳子,跑过去将凳子拿过来放好,看了看,说道:“差不多就有这凳子这么高。”
这么看来,凶手应该是抱住尸体,踩在矮凳子上将尸体挂上去的。
开棺验尸之后,杨秋池对郭氏的身材有了个大致的印象,郭氏属于那种娇小玲珑的江南小女子,体重肯定不到五十公斤,这矮凳子比较宽大,有点像弹钢琴的人坐的那种矮方凳,凶手抱着郭氏的尸体上去挂,还是比较容易保持平衡的。
既然这凶手很可能是踩在这矮凳子上将尸体挂进绳索套,会不会在矮凳子上留下鞋印呢?杨秋池仔细检查了那根垫脚的矮凳子,虽然上面覆盖了一层灰尘,还沾了一些自己的鲜血,但杨秋池还是希望能发现点什么。
杨秋池企图吹掉上面的灰尘,找出两年前残留的脚印,无奈,两年时间的确太长了点,那些灰尘一层叠一层,在矮凳子上凝结了厚厚的一层,估计要用清水加皂角粉再用刷子刷,才能将这些灰尘清除掉。不过,这些灰尘被清除掉了,那上面的脚印也就完蛋了。
现场大致勘察完之后,接下来开始调查走访。杨秋池先让丫鬟知春下楼候着,然后和宋同知商量怎么破案。
郭氏是吊死在房门紧锁的房间里,而房间里只有奶妈和刚刚出生不久的山儿,另外还有一人就是丫环知春。山儿才三岁,不可能是凶手,因此,本案只有两个重大犯罪嫌疑人,那就是奶妈吕氏和小丫环知春,当然,杨家大院其他人也不能排除里应外合共同作案的嫌疑。
首先发现郭氏上吊的是小丫环知春,贼喊抓贼的事情太多了,所以,杨秋池和宋同知决定首先审讯知春。审讯就在小楼进行。既然是明朝,又有宋同知在,干脆开堂审理。
临时大堂就设在闹鬼的这小楼的客厅,将桌椅搬走,当中摆了一张长条书案,宋同知居中而坐,杨秋池端了一根凳子坐在一旁算是临时刑名师爷。宋芸儿死皮赖脸要在一旁听审,宋同知和杨秋池也拿他没办法。让她坐在杨秋池身边,不许乱说话。
宋同知这次和杨秋池来老家过年,只带了几个丫鬟仆人,没有带捕快皂隶,于是杨秋池便叫南宫雄带了三名护卫充当皂隶,各拿了一根水火棍一边两个站着。
将小丫鬟知春叫进来之后,小姑娘见杨秋池和宋同知与刚才完全不同,好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她可从来没进过衙门大堂,虽然这是临时的,比衙门大堂的威严差远了,但毕竟第一次遇到这种事情,吓得脸都白了。咕咚一声跪在地上,不知道说什么好。
丫环知春只有十四五岁,身体单薄娇小,平常情况下,她的体力不大可能完成将一个诚仁勒死这样的重体力活,不过,郭氏本身也比较较小单薄,比知春强不了多少,而且当时郭氏已经昏睡,而且发花痴头脑混乱。那样的话,勒起来就不费什么劲了。
见知春很害怕,这不是杨秋池所希望的。人在紧张或者害怕的时候,会遗忘或者漏掉一些东西。杨秋池先宽慰了她一番,并让宋芸儿给她倒了一杯水,和她拉了些家常,渐渐的,知春平静了下来。
虽然大堂正中坐的是宋同知,但具体审讯却是由杨秋池负责,宋同知也不乱插话,免得打乱他的思路。
杨秋池首先叫知春仔细回忆一下发现三姨太郭氏吊死的经过。
知春说道:“我记得很清楚,三姨娘上吊那天是三月二十。那天下午三姨娘不知怎么的发了花痴,后来被拉回小楼之后。一直很兴奋,脱光衣服在小楼里到处走。我和奶妈吕氏强行将她拉了回来,关上房门,给她喝水,一直闹到深夜三更,才躺在床上慢慢睡了。奶妈要照管小少爷,就我一人一直陪着郭氏,直到她睡着。”
杨秋池插话问道:“杨老太爷呢?他怎么没来看郭姨娘?”
“三姨娘发花痴,老太爷非常生气,骂她伤风败俗,所以没来看。后来郭姨娘死了之后,老太爷哭着很后悔,说如果那晚上老太爷来了,三姨娘是不会上吊死的。”
说到这里,杨秋池有些好奇地问道:“老太爷遇到鬼的事情你知道吗?”
“知道,就是三姨娘死的第二天晚上,老太爷说她想念三姨娘,要在三姨娘的房里再睡一晚上,希望三姨娘能托梦给他。睡到深夜,老太爷突然大喊大叫,说是看见三姨娘站在他床边看着他笑,把老太爷给吓坏了。由于小楼闹鬼,从那天起,我们就全部搬出了小楼。这小楼就被锁上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