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策这边不会知道另外一面的情况,于是他在张良正在被所有人围观的时候,连续砸下了几个无比重磅的消息。
【虽然之前已经说过了,但是有人也不记得,于是我再说一遍。】
【武庙十哲,是十个古往今来在军事史上最为杰出的十个人,用来陪祀姜尚,从而选定的人,这十个人分别是:
秦武安君白起
汉淮阴侯韩信
蜀汉武乡侯诸葛亮
唐卫国公李靖
唐英国公李积
汉留侯张良
齐大司马田穰苴
吴将军孙武
楚令尹吴起
赵望诸君乐毅】
【其中,汉留侯张良为陪祀,不说地位最高,起码位置极为显赫!】
这句话一说,可就不是那些六国的人看过来了,而是所有大秦的将军们,都看了过来。
他们也想知道,什么样的人能够和武安君白起、孙武、乐毅、吴起、田穰苴并列,并且隐隐在其之上!
所以这样的目光集中在年轻的张良身上,让他尤为的不好受。
那些目光带着探寻乃至于是凝重,有的甚至还带着些毫不掩盖的杀意,在大秦的君臣看起来,这样一个杰出人物不在自己手中,那么就应该去死了!
当然了,这样的目光其实也不让张良感觉到难受,他最难受的是身边那些目光和远处那群将军的眼神。
其中最让张良承受不起的,就是现在的成武侯王翦,毕竟王翦也想要看看,这个位列自己之上,乃为武庙十哲的年轻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物!
于是乎,张良感受到了自己人生中最为巨大的一股精神威压,从那个耄耋之年的老人身上,散发了出来。
也就嬴政很是淡然的望着他,在看到张良的第一个瞬间,他已经想好了对于这个少年的处理方式,要是他真的有那么的不识好歹,那他也不介意给这个在中国历史上留下莫大名声的少年人,一个名为“大秦”的处理方式。
故而,他摆了摆手,“不要多言语,听!”
众人这才噤声,而卢策的声音,也在这个时刻,徐徐的响起:
【而这位留侯、谋圣的故事,则要从他出生的那一年,开始讲起。】
【公元前230年,秦灭韩,张良年幼,并未在韩国朝廷任职,于是张家300余人幸存。】
【这一年,张良选择了散尽家财,为了给韩国报仇,选择择机刺杀秦王政。】
【只可惜,他并没有成功,因为在六国被灭之前,嬴政几乎没有出过宫,自然也不存在刺杀的机会,于是他一边学习一边等。一直等到公元前218年,始皇29年,嬴政东巡,张良得到了一个绝佳的刺杀机会!】
【公元前218年,秦始皇嬴政东巡至博浪沙,张良遣一力士以一只120斤重的大铁锤轰击嬴政车队,导致一车人死亡,但并未击杀嬴政。】
【虽然没有击杀,但是博浪沙张良刺秦从此闻名遐迩,他也成功进入了六国遗民的眼中。】
这句话说出来,卢策还直接把“秦时明月”系列中,张良引导大力士刺杀嬴政的剧情给放了出来,那巨大的铁球击打在车辆上,看起来确实相当的震撼。
但是张良本人就很不好受了,甚至可以说,他的冷汗都直接冒了出来。
不是哥们,你讲这个故事,我现在还能活下去吗?
他有些惊惧的看着眼前的男人,嬴政也在淡定的看着光幕,就好像其中被刺杀的人不是他自己一般。
这种淡然让人感觉到了一种暴风雨前的宁静,就连朝臣都不敢说话了,生怕嬴政一个不高兴把他们连带着所有人都一起带走。
虽然他并没有这样的先例,但是拥有权力的皇帝,终归是让人惧怕的。
“不要害怕,这些事情,并未发生!”嬴政淡淡的说道,他很大度的表达着自己的态度,“朕不会因为未发生之事而治罪,你等且放心!”
他还是分的比较清楚地,如果真的要治罪的话,这种时候说什么都没有用了,倒不如表达一下自己的大度。
于是乎,众人稍微放下心来,只剩下张良依然有些忐忑的听着、看着光幕的解说,似乎在等待着自己的最终裁定。
不过,关于他的故事,也在卢策的缓缓讲述中,一点一点的被展开: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举兵反秦,张良也聚集了100多人反秦,后来他深感自身势力微弱,选择投靠了当时的沛公刘邦!】
【刘邦当时其实也没有什么势力,但是他会看人,会用人,他能欣赏张良的兵法,而不是对他的话语不屑一顾,这让张良有了知己的感觉。】
【于是,这两个未来都不知道他们将会做出什么样事情的人,就凑到了一起,张良选择了刘邦,成为了对方的谋士。】
【秦末群雄群起反秦,于是约定下“谁先入关进咸阳,谁便可以立而为王。”的特殊规矩,而这个机会,被张良把握住了!】
【公元208年底,刘邦在张良的辅佐下,佐策入关,成功在所有的军队之前到达了关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