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凌宇问:“说说那几位壮士的名字。”
“一个是兖州东郡人潘璋,一个是青州东莱人太史慈,还有一个是青州琅邪人徐盛。主公,尤其是那个叫太史慈的,年纪好像比子龙将军还要年轻,一双戟用的神出鬼没的,厉害无比。然后就是那个叫徐盛的,最后那个潘璋也是打败了很多人。”士兵激动的说,他看了全程比武,想到精彩,紧张,刺激的景象,心中自然是激动万分。
此时凌宇已经有点蒙了,潘璋,徐盛,太史慈?这三人来投奔自己了。立刻,他极快的速度站了起来,在士兵和管仲惊讶和诧异的目光中狂奔了出去。
潘璋年轻的时候家境贫寒,跟随当时十五岁的孙权后得到他的赏识,加上其作战勇猛,不断升迁,其一生为孙权东征西讨,在合肥之战、追擒关羽、夷陵之战、江陵保卫战中多次立下战功。但其为人奢侈贪财。经常设立军市,又劫杀将士以获得财物,但孙权念其有功未予深究。被陈寿盛赞为“江表之虎臣”。而潘璋这四场的大战中,让他声名大震,潘璋擒杀关羽,被拜为固陵太守,潘璋为纪念自己的此次功劳,于是打造了一把刀,在刀上刻“固陵”二字。他为人粗猛,禁令肃然,好立功业。实乃一良将。
徐盛抗击黄祖,因功升为中郎将。刘备伐吴时,徐盛跟随陆逊攻下蜀军多处屯营;曹休伐吴时,徐盛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以少抗多,成功防御。因前后战功,徐盛先后升任建武将军、安东将军,任庐江太守。后来,曹丕大举攻吴,吴国依徐盛的建议在建业外围筑上围墙,曹丕被迫退走。黄武年间,徐盛病逝,也被陈寿盛赞为“江表之虎臣”。徐盛参加的濡须之战,洞口之战所表现出的才能也是惊艳无比。也是当时吴国后期的将帅之才。
而太史慈,则远不是潘璋,徐盛二人能比的,他乃东汉末年的名将,官曾至建昌都尉。弓马熟练,箭法精良。原为刘繇的部下,后被孙策收降,自此太史慈为孙氏大将,助其扫荡江东。孙权统事后,因太史慈能制刘磐,便将管理南方的要务委托给他。建安十一年太史慈逝世,死前说道:“丈夫生世,当带三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今所志未从,奈何而死乎!”这句名言流传千古,让人为之振奋不已。虽然太史慈并没有太出色的战役,但是他的忠义,他的勇武是没有人能够磨灭的。
凌宇不清楚的是,太史慈之前他也得到过情报,是在刘繇的手下,不知为何会来到青州投奔自己。在东汉末年他是个名将,但是在这里,在这个世界,在凌宇心里,太史慈是一个神将。
凌宇在边奔跑的时候边在想这些,将脑中对他们的一些记忆都翻了出来。虽然现在自己手下不缺武将,但自己新得青州,自然需要大将来防守,而太史慈三人则是很好的人选。但这么一来就相当于间接的削弱了孙坚的实力,虽然在这个世界,在三人不一定会投奔到孙坚手下,但毕竟还是有历史惯性的。
此时凌宇已经到了摆英雄擂的地方。高长恭等人也闻讯而来,正在开的路上,听说有三名勇武过人的壮士,让他们还是颇感兴趣。
“哪三位是今天的勇士?”凌宇稳住自己激动的心情,问道。
“主公,那三位便是。”一名指引的士兵指着。凌宇顺着手看去,看见三人正在一旁饮酒,有说有笑,显然三人已经熟络起来。
凌宇大踏步上前,微笑着站在三人旁边,没有多说话,直接坐了下来,问道:“我观三位气势不凡,可是刚刚擂台之上的勇士?”
“谈不上什么勇士,只是略懂武艺罢了。”徐盛淡淡的说,将手中的酒一饮而尽。
“哈哈,刚我在台下观战,对三位可是佩服的紧啊。不知三位在这饮酒是所谓何事?如不重要,不如到在下府上一坐?”凌宇试探的问道。
“我等在这等凌将军,你是何人?如此冒失?”太史慈冷哼一声。
“哈哈,不知诸位不投大汉,为何前来投奔凌宇呢?”凌宇故作疑问,其实他一直认为大汉才是正统,那些能人异士都应该是心向大汉,再加上有郭嘉和赵云作为前车之鉴,让他对本土的武将,谋士没有抱太大的希望。
“你到底是何人?何故问这些?”太史慈敏感的问道,觉得里面有点不同寻常。
“哼,凌宇合我脾气,不论是从对待部下还是对待百姓,都是堪称一绝。让人敬服。”潘璋说道,他性格豪爽,也不屑说假话,所以凌宇认为十之是真的。
“大汉如今献帝年少,大权依然掌握在他人手中,再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在凌将军手下和在献帝手下都是一样。”徐盛说道。
“我对大汉并不是太看重,刘繇是如何对我的我是清楚的,在他手下是这样,去了洛阳。。恐怕永无翻身之日吧。凌将军听说知人善任,有勇有谋,也是我早已神往之人。如今刘繇重伤,传来即将病亡之事,整个扬州都乱套,勾心斗角,整天火并,我便直接离开,那里对我也没有什么留恋的地方。”太史慈说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