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口中的“赵匡胤大军”,主要是指高怀德、石守信率领的支援部队。
这支军队在寿州休整了好几天,做的事情,与张光瀚在巢县干的差不多,就是“精简人员”,打仗还担心自己人多吗?
是的。
因为这支军队当中,除了两万多人是后周禁军系统培养的精英之外,剩余的九万多人,都是流民!
守在寿州的王审琦,也头疼的要死,这么多人在寿州吃喝拉撒,仗还没打,每天要消耗多少粮食?恨不得立即让高怀德领着人滚蛋。
高怀德也郁闷,人又不是自己招募的,可以说,是苗训硬塞给自己的,本义就是拿去当炮灰,减少黄淮地盘上的养人压力,一路行军、拖拖沓沓,小十万人不像是去打仗的,倒像是组团去要饭的。
从这一件事情上,至少可以看出赵匡胤三个方面缺陷——
其一,性格上,自恃太高、盲目傲慢,赵匡胤很勇、很能打,他为后周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不能否认。只不过,这一切是建立在郭荣构造的良好基础之上的,能够在猛将如云、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将整个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郭荣的才能要远超过赵匡胤。现在,失去了郭荣奠定的基础,赵匡胤本质上就是一个武力强大的军阀,很多事情,他搞不明白。
其二,用人上,缺乏经验、一意孤行,赵普早就劝过赵匡胤,在“陈州政权”设计的东、西、中三条南下路线中,东线与西线是很不靠谱的,西线的统军主帅是赵匡义、张洎、李处耘等人,仨人完全是“野心家+蠢蛋+刽子手”的组合,没事儿都能给你闹出点事儿来!东线倒是不错,作为主要进攻路线,曹彬领头,还说得过去,可不知道赵匡胤到底是怎么想的,偏偏将石守信与高怀德凑到一块!
这俩人不对付啊!难道赵官家忘了,在“亳州之战”的时候,石守信骂了高怀德一个狗血淋头!现在倒好,增援部队当中,又让高怀德为主帅,石守信当副手,这心得多大啊!
或许,赵匡胤认为,单靠自己在禁军中的威望,就足以震慑这两个人,不,所有的人,可惜,有个词叫做“时过境迁”,当初人家都把你当盘菜,是因为郭荣还活着,认为跟着你能混个更好的前程!
其三,心理上,这会儿赵官家多少有点“变态感觉”了,招募流民入伍,自古以来都有,算不上什么离谱儿。可是,赵普、苗训、沈义伦等人,都能看出来,赵匡胤本来就打算让流民去当炮灰的。退一万步说,有朝一日,赵官家大败所有对手,那么伤亡率究竟是多少?“民为本,社稷次之,君为轻”,人要是死伤太多了,谁耕田、谁做工?
这些问题,反馈到刘政咨的情报这里,只有一句话——
“陛下,以情报收到时间推算,伪周援军还需两日才能到达泗州。”
“泗州城吗?”
“不错,如果一切顺利,今晚应该能够到达五河县。”
李煜粗略估算了一下,高怀德、石守信离开寿州已经七天,再加上两天,算它十天好了,平均每天的行军里程只有四十里。
“这么说,两天之后,泗州差不多就要失守了。”
邓王李从镒、中书侍郎李平、湖南节度使龙幼安等人,听了之后面面相觑,不明白李煜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
反而,兵部尚书卢俦、淮南行军大都督林仁肇两人,默契地点了点头。
林仁肇从荆溪归来,本是述职,正好赶上了这次会议,听说了“和州之战”的始末,内心的危机感更强烈了。
他是“淮南行军大都督”,原本,和州之战就属于他的指挥范围之内,无奈皇帝想要“锻炼新人”,自己就只能去荆溪河口练兵。
江山代有才人出啊!
自己深受皇恩,官位一升再升,却总捞不着仗打,这可不是事儿!
“陛下,若李重进不想就此灭亡,恐怕得退居雄州了。”
此雄州非彼雄州,是指“北雄州”,也就是天长市,“南雄州”则是在岭南,即南雄市。
一提到雄州,李煜就窝火,升元年间,李璟设置“建武军”、置雄州,后来后周侵犯,雄州割让,建武军的名头被吴越拿走了。
李煜说道:“不错,七日之内,如果李重进得不到有力支援,雄州他也守不住!在下一步,就是扬州了。”
雄州距离扬州,不过一百五十多里路,骑兵一天之内就能杀到城下。
话锋一转,李煜口气又像惋惜、又像嘲讽,说道:“可惜,李重进想要的支援,绝对不会来自汴梁。”
龙幼安听得心急,问道:“陛下,臣愚钝,为何高怀德等人的援兵一到,泗州就会失守?臣不信,高怀德如此厉害!”
一旁的林仁肇终于逮着机会,好好教育一下“晚辈”,说道:“龙将军,你可知道高怀德统兵多少?”
“这……在下属实不知。”
“我告诉你,十一万,当然,其中九万是流民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