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卫拱手、垂眸道:“回皇上,京中百姓声势浩大地聚集在宫门口跪拜,他们自发地组织在一起,联合群众一起向皇帝请命,力保东宫清白,这是他们联合起来签署的万民书,请皇上一定要明察,不可听信不实之言。”说着,一双黝黑的大手奉上白纸黑字的万民书。
话音一落,大殿之上,再次哗然。
“这怎么可能?”
“为何老百姓如此拥戴东宫?这怎么可能呢?”
朝堂此起彼伏的议论声中,反对太子一党终于有所觉悟,不知什么时候起,东宫的羽翼已丰,竟然从朝中蔓延到了民间,得到了万民的拥戴与敬仰。
擎皇大手一伸,示意身旁的侍从接过百姓的万民书。
当擎皇的目光落在万民书上的那一刻,顿觉它的重量,心中掀起无数惊涛骇浪。
要知道,百姓的呼声与民意是举足轻重的,就连圣上也不能无所顾忌,否则,便是不体恤民情,不应天顺民。
而且,更加不能派兵镇压,若是引起民愤,只会适得其反,而且,还会被冠上祸国殃民的昏庸无道的骂名!
燕王也是万万没有想到,宫昀傲会来这么一招,打得他措手不及。
擎皇看着手中的万民书如梦初醒、豁然开朗,他反复思量、斟酌,原来,东宫的事迹早已深入民心,得百姓拥护。
擎皇将万民书递给身边的侍从,沉沉地说道:“也给这些大臣念念,百姓心中的东宫是什么样子的!”
“是。”侍从接过万民书,缓缓展开,用他尖锐的公鸭嗓子念了出来:
请-愿书:
奏请擎皇陛下:
“我们是希望村的村民,现就对擎国当朝太子失德之事做出请-愿。
前年,凤郡闹灾,京都涌入大批灾民,朝廷非但没有救济,还将这些游荡、乞讨在京都的灾民赶到了贫民窟,我们居无定所、四处游荡。”
“这时,是有一位戴着面具的神秘男子施资建设了许多民房,同时,在贫困窟修房改建,又将后山开辟了出来,发展种植、养殖产业,使百姓有了居所,又有了活计,从而解决了温饱问题。”
“而且,这位大善人又建设了一所学堂,让那些上不起学的穷苦孩子有书读。后来,这个村子被老百姓称之为希望村……”
“当年,那位戴着面具的大善人就是当朝的太子殿下…我们为有这样的太子而感到骄傲…”
“所以,百姓们自然对太子殿下敬爱有加!陛下,东宫若被废,就是断黎民百姓之福,折大擎国之运啊。”
“我们愿意为东宫担保,太子绝对清白,他是一个心系百姓的太子,为黎民百姓造福的好太子,请皇上不要听信奸臣之言,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东宫不可废。”
侍从一一念完,百官陷入深思。
舒窈站在大殿之上,听着这万民书,想起希望村的林林总总,心中豁然开朗。
她抬眸看向宫昀傲,却见他微微侧眸,朝自己的方向看来,唇角微微勾出一抹似有若无的笑。
此时,舒窈彻底明白了,今日,他是心有成算、有备而来。
正如她之前说的那样,面具大善人多年为希望之村造福,只为有朝一日,摘下面具民心所向。
这一日终于来了,他暗中筹划多年,周密谋划、精心布局,都在这一日扭转乾坤,一举成杀。
危急关头,是促使他登上九五之尊的关键,那些个躲在背后机关算尽的小人终将功败垂成!
经此一事,东宫一党军心大振,情绪高涨,纷纷高呼:“求皇上顺应民意,太子不可废。”
众朝臣一—求皇上顺应民意,新君不可废。
群臣高涨,擎皇有些控制不住场面,心下骇然之余,赶在对立党之前说道:“众位大臣安静。”
“今日,百姓上表万民书,是上应天意、下顺民心,天命所归,民心所向,朕若倒行逆施,就是陷黎民于水深火热,有违天意,那便是无道之主,昏庸的帝王!”
擎皇顿了一下,又道:“加之多年以来,太子政绩卓越,贤明持重、权略善战,何况,太子还有边境平乱之功,废立新帝之事从此罢谈!”
此话一出,原是振振有词的对立党派顷刻间败了阵势,没了底气。
擎皇英明,几句话便把自己也带入其中,明摆着擎皇对废立新帝一事十分不满,言语之间所摆明的信息,谁若是再提废立新帝之事,就是逼迫他去做昏君!所以,还有哪个不长眼的敢不依不饶,给自己找不痛呢?
那岂不是自断官路吗?
皇上一言,一槌定音,再无争议。
……
事过的这几日里,风尘被擎皇留在了皇宫里,做各式各样的美食哄老皇帝开心。
擎皇尝尽了天下美食,独独对风尘做的菜念念不忘,舒窈没有说谎,这风尘做菜简直一绝,真不愧是小厨神的称号。
当得、当得。
这天,风尘百无聊赖地来到东宫,也没行礼,跟见自家兄长似的,来去自由,他倚在御案前,带有几分炫耀的色彩说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