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宁见何明的情绪有些起伏,觉得是时候换个话题了:“对了,先不提涡喷14的事儿。我刚来的时候,发现厂里好像有什么大事发生?”
“你还不知道?”
何明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哦,你们最近都在涪城,可能还没听说。”
“就在这个月初,我们和俄易斯正式签订了苏27生产许可协议。因此,大量技术资料与生产设备正陆续运抵这里。”
听到这儿,许宁也显得相当惊讶:“苏27这么快就谈妥了?”
据他所知,这项协议原本计划在两个月后,即1996年1。2月才会签署。
“没错,苏霍伊那边突然做出了很大让步,谈判变得顺利多了。”
何明说到这,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而且,这件事还跟你有关呢。”
“我怎么不知道?”
许宁感觉自己似乎错过了什么重要的信息。
“04号原型机复飞那天,杨总工程师特意邀请了几位来自苏霍伊的技术顾问全程观看。没过多久,协议便顺利达成。”
没有足够的筹码,谈判就是空谈。
而经过改进后的歼8-3,虽然算不上绝对王牌,但也足够强势。特别是在谈判接近尾声时,它就像是凭空出现的一张好牌,效果立竿见影。
“可惜我还是迟到了些,只争取到提前两个月的时间。”
许宁点头表示理解,但心中仍有一丝遗憾。
如果十号工程标志着华夏开始走向“战斗机研发自由”,那么十一号工程则是实现“战斗机制造自由”的第一步。
一架最大起飞重量达33吨的重型战斗机,即便拥有全套的研发图和原材料,将其真正制造出来依旧是一项巨大挑战。
制造业无捷径可走,时间和投入缺一不可,所以即使是提前两个月开工,实际影响恐怕有限。
许宁突然想起,何明之前提到俄方在协议上有所让步。他赶紧问道:“那合同内容呢?”
随着他在601所的地位提升,这些信息对他来说不再是秘密。
如果是在他刚到盛京时问这个问题,恐怕只会换来一个不屑的眼神。
“按照合同,我们将在未来十年内生产118架苏27SK单座型和苏27UBK双座型战机。
头14架由俄易斯提供,之后逐渐过渡到完全自主制造。”
何明解释道:“至于发动机、雷达及电子设备,则遵循单独的采购合同。
除了前两批28架外,对于剩余90架飞机,我们可以自由选择更换机载设备,俄方还会提供必要的支持,当然费用另算。”
“还有,我们生产的任何苏27及其改型不得出口给其他国家。”
这份协议比历史上苛刻的多的条款要宽松许多。特别是关于可以更换90架飞机设备的规定,为十一号工程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
这使得他们能够边生产边改进,而不需要像过去那样耽误近十年时间。
许宁摸了摸自己两个月没剪变得有些长的头发,忍不住感叹:“哎呀!”
尽管他的母亲是位语文老师,但许宁的语言表达能力一直不太好。此刻,他找不到更合适的词来形容自己的惊讶之情。
好一会儿后,他又开口询问:“这么优厚的条件,俄易斯那边不会有什么猫腻吧?”
他并不是多疑,只是这份协议听起来太美好了,让他感到不可思议。
就像有人保证一种投资方式既高回报又无风险一样,让人怀疑其真实性。毕竟,在他重生前,就有同事被类似的骗局骗过。
最终,那笔钱还是没能追回来。
俄易斯与华夏的合作历史上确实没有太多不愉快的记录。
但要是换成印度作为合作方,情况就大不一样了——还记得那次以1元象征性价格购入的航母,后来却花了近20亿美元进行改造的故事吗?
这个问题让何明陷入了深思,但他最终还是摇了摇头:
“恐怕不行。首先,付款方式是按照项目进展来定的,我们进度越快,他们收到款项的速度也越快。
其次,谈判代表提到,在签订协议时,对方比我们更急切想要完成交易,因此风险相对较小。”
“而且,虽然我们在技术上可能不如共青城那么先进,但也不是完全外行。如果真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至少也能及时发现。”他补充道
许宁听后微微一笑:“说得对。等前28架生产完毕,需要俄方技术支持的地方也就少了。根据我的经验,打通生产线大概只需要16到20架就够了。”
两人边走下楼梯边讨论着。
“关键在于接下来要生产的90架飞机。苏-27的基础研发非常优秀,只是部分设备显得过时。
如果我们能在原型号基础上做出改进,将大大提升其作战能力。这就要靠你们这些总体研发师的努力了。”何明说道。
尽管112厂主要负责飞机制造,而何明则是总装工程师,但对于整个航空领域,这位从60年代起便投身其中的老兵有着深刻的理解。
毕竟,华夏首个飞机研发室就是在112厂成立的。
他的看法与许宁不谋而合。作为一个拥有超过1200万平方公里陆地和海洋的大国,华夏显然需要一种航程远、机动性强的重型战斗机。
同时,为了实现空军由防御向攻防兼备转型的目标,也需要一个能够携带大量武器且动力强劲的多用途空中平台。苏-27正好满足了这两方面的需求。
不过,除了基本框架外,许多部件都可以采用国产替代品。
比如那个重达一吨的N001雷达系统必须更换;还有,苏连式的仪表盘也应该升级为现代化的玻璃座舱。
实际上,就连苏连自己人也不太满意苏-27上的这两个组件。
如果不是苏联解体导致新版本的研发中断,采用了平板缝隙天线和数字飞行控制系统的苏-27SM很可能已经服役了。
想到这里,许宁意识到,接下来还需要规划八三工程之后的发展方向。
对于十号工程和十一号工程来说,还有很多未竟之事等待着他们去完成。
他想把所有事情都揽下来,但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得是个时间管理高手。
否则,两边兼顾不周,反而会弄巧成拙。
喜欢大国军工:我为祖国献核弹请大家收藏:(www.akshuwu.com)大国军工:我为祖国献核弹爱看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