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间宽敞的车间里,李卫东站在一台老旧的机床前,眉头微皱。这台机床虽然结实耐用,但使用的仍然是打孔纸带控制系统,效率低下且容易出错。
"王工,"李卫东转向身边的老工程师,"我们必须尽快将所有机床更换成数控系统。这不仅能大幅提高生产效率,还能为我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王工点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担忧:"李工,我明白数控系统的重要性。但是,改造这么多机床,成本会不会太高?"
李卫东拍了拍王工的肩膀,笑着说:"王工,您别担心。我们已经有了自己的芯片,成本问题不足为虑。更重要的是,这次改造将彻底改变我们的制造业。"
他指着身后的一排崭新的数控系统:"看,这就是我们自主研发的数控系统。
它采用了最新的8位微处理器,运算速度比之前的系统快10倍以上。"
王工的眼睛亮了起来:"这...这太了不起了!李工,有了这套系统,我们的机床精度和效率都能大幅提升!"
李卫东点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自豪:"没错。而且,这只是个开始。未来,我们要将这套系统推广到全国的工厂。让炎国的制造业真正进入数字化时代!"
……
就在机床改造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时,李卫东的脑海中突然响起了系统的提示音。
【叮!恭喜宿主累计获得50万积分,是否进行兑换?】
李卫东心中一喜,他知道,这是自己辛苦"造谣"的成果。没有丝毫犹豫,他在心中默念道:"兑换第三代计算机技术!"
随着一阵眩晕感,大量关于第三代计算机的知识涌入李卫东的脑海。
闭上眼睛,仔细消化着这些宝贵的信息。
第三代计算机,以集成电路为主要特征,相比前两代计算机有了质的飞跃。
它不仅体积更小、速度更快,而且可靠性大幅提升。
最重要的是,第三代计算机开始引入了操作系统的概念,极大地提高了计算机的易用性和通用性。
第三代计算机,这个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技术革命,彻底改变了人类与机器交互的方式。
它的核心特征是采用了集成电路作为主要元件,这使得计算机的体积大大缩小,同时性能却得到了显着提升。
1958年,漂亮国德州仪器公司的杰克·基尔比发明了集成电路,这为第三代计算机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紧接着,1959年,仙童半导体公司的罗伯特·诺伊斯改进了集成电路的设计,使其更加实用化。
这两项发明引发了一场技术革命。计算机工程师们很快意识到,集成电路可以大大提高计算机的性能,同时降低成本和能耗。
1964年,IBM公司推出了System/360系列计算机,这被普遍认为是第一代真正意义上的第三代计算机。
System/360采用了固态逻辑电路,使用了新开发的高速磁芯存储器,并首次引入了操作系统的概念。这款计算机的成功,标志着第三代计算机时代的正式到来。
李卫东继续深入了解着第三代计算机的特点。
相比前两代计算机,第三代计算机有着显着的优势:
首先是体积的大幅缩小。
由于采用了集成电路,第三代计算机的体积比第二代计算机缩小了近90%。
一台能够塞满整个房间的第二代计算机,在第三代技术下可能只需要一个书柜大小的空间。
其次是速度的显着提升。
第三代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比第二代提高了约100倍。
这意味着原本需要几小时甚至几天才能完成的复杂计算,现在可能只需要几分钟就能搞定。
第三是可靠性的大幅提高。
集成电路的使用使得计算机的故障率大大降低。
第三代计算机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可以达到几千小时,而第二代计算机通常只能工作几百小时就需要维护。
第四是能耗的显着降低。
集成电路的功耗远低于晶体管和电子管,这使得第三代计算机的能耗只有第二代的十分之一左右。
第五是多道程序设计的实现。
第三代计算机首次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多道程序设计,这大大提高了计算机的利用率。
一台计算机可以同时运行多个程序,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但最厉害的还是第三代计算机引入的操作系统概念。
操作系统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人类与计算机交互的方式。
在第三代计算机之前,程序员需要直接与硬件打交道,这不仅效率低下,而且极易出错。
操作系统的出现,为硬件和应用程序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
它负责管理计算机的硬件资源,同时为应用程序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接口。
IBM的OS/360操作系统是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产品。
它支持多道程序设计,引入了虚拟存储器的概念,还实现了作业控制语言(JCL)。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