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淳于越跳出来,始皇的视线落到了他的身上。
“淳于卿,最近齐儒的嘴,好像也不安静,朕听闻有齐儒名士子义,三番两次醉酒之后,借古讽今,说商纣残暴,惹怒上天,更言前些时日大河决口,就是上天的警示。”
“啊?”淳于越吓了一跳,随即慌忙解释:
“陛下,他们哪有胆子如此冒犯陛下。”
“朕看,还是朕对你们齐儒,太过仁慈了。”始皇帝淡淡说了句。
这句话,让淳于越心神俱颤。
下方,姚胥这时候站了出来:“陛下,齐儒目无人皇,当严惩,臣建议清算所有齐儒,收其所有典籍,齐儒三代全部打为城旦舂,以儆效尤。”
姚胥侃侃而谈的话,让朝堂上的所有大臣为之侧目。
这个家伙,看起来人模犬样,没想到比之他爹姚贾,更加阴毒狠辣。
李斯也微微挑眉,姚胥的狠辣,让他第一次意识到这是一头狼,一头属于始皇的狼。
到底是孤身一人搅动月氏风云的人,不容小觑。
“两位丞相,御史大夫,你们认为如何?”始皇帝询问朝堂三巨头的建议。
“陛下,臣认为姚典客此举大善。”李斯表示赞同。
他并不是赞同姚胥,而是支持始皇帝。
此外,把儒家典籍摧毁,一直都是李斯的目的之一。
当初,第一次焚书,也是他提出来的。
大秦以法为本,使得大秦统一天下。
眼看着儒家、墨家、黄老、东山系等不断挤压法家的体系空间。
这里面墨家曾经虽然被称为显学,但对于李斯的威胁不大。
墨家不可能身居庙堂,对李斯的权势没影响。
同理,黄老之学在朝堂也无法撼动他。
东山系则还弱小。
唯一对他的权势有威胁的就是儒家,李斯想要久坐丞相之位,儒家是一定要打压的。
李斯自问,在始皇帝心中,只有三人简在帝心,一个是安信侯姜妄,一个是中书令赵高,还有一个就是他李斯。
安信侯姜妄如今声势渐衰,赵高阉人一个,只剩下他李斯了,李斯自然不想儒家话语权太大,威胁到他。
“陛下,我大秦虽然有罪必罚,但儒家八支,千丝万缕,又如何明确分辨谁是齐儒,而且即便是真正的齐儒,也是各行其是,有矛盾着十之五六,仅仅几个齐儒醉酒胡言,便施以此重罚,其他儒生,何其无辜?”御史大夫王绾站出来反对。
王绾站出来反对,在朝堂上不少人预料之中,自打李斯当上左丞相,御史大夫王绾就经常与李斯唱反调。
倒不是故意为难,而是因为李斯当了左丞相之后,做的决定都是顺从始皇的,王绾有的不认同,自然要说出来。
“陛下,御史大夫所言,言之有理,齐儒不和者众多,仅仅因为几个胡言乱语诽谤之人,就对齐鲁儒家清算,恐怕会引起其他诸子百家的恐慌,这于大秦无益,臣认为不可。”冯去疾选择支持王绾。
这几年,随着科举的开始,大秦的文士氛围刚有步入正轨的意思,冯去疾不想破坏大秦现在的风气。
李斯没想到冯去疾这个与自己平日里客客气气的冯去疾,会在这时候反对自己,他看不出来始皇也想对齐儒动手吗?
或者说,冯去疾看出自己想要借此打压儒家的算计。
“陛下,安信侯有言,欲灭其国,必先灭其史,齐儒之所以如此,收缴所有齐国典籍,灭其史,则心一。”姚胥坚持自己的观点,还是姜妄抬了出来。
如果姜妄在这里,一定踢他。
欲灭其国,必先灭其史,这是姜妄说的,但姜妄这是对异族,不是对华夏民族。
为了华夏民族的融合,姜妄才说服始皇帝重新修史书的。
他要是想灭齐史,或者其他诸侯国的历史,早就动手了。
“姚典客,休要污蔑安信侯,安信侯怎可说出如此话,若是他说了此话,就不会安排我儒家之人,与其他博士,同修三皇五帝和商周列传、春秋战国等史学了。”一直没开口,多数时候都是透明人的毛亨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听到姚胥提起安信侯姜妄,始皇沉默了下来。
他恍然想起,在大秦刚刚统一之时,姜妄对他说的话。
“先生,你说侠以武犯禁,儒以文乱法。如今那些他国儒墨该如何应对?”
“陛下,墨家有墨家的好,儒家有儒家的好,黄老有黄老的好,只要不容许墨社出现,墨家就没问题。”
“儒以文乱法,则是凭借一张嘴,儒家与黄老喜欢复古,开口闭口便是三皇五帝,商周礼法,却不知时代在变化,那时华夏民族才多少人,不过是小国寡民,而如今,大秦又是多少人,法先古若是真可以就不会有春秋战国。
但这些开口闭口法先古者,禁止是禁止不过来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想要令六国归心,可修史,史书上强调我们皆华夏,并且强调今必胜古,当与时俱进;二借助秦报,宣传华夏大一统的必要,以及人皇正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