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哈……”
“要脸的话,那咱们就用其他法子。”
朱高希快憋不住笑了。
其实他也不指望皇帝陛下会答应。
毕竟人家是永乐皇帝,圈钱的方式哪能这么低级呢?
“那咱们就高级一点。”
“不举办拍卖会,直接将这些富商巨贾聚集起来,让他们认捐!”
“唯一的区别在于,哪几家捐的多一些,朝廷可以给他们家族子弟一个生员的身份,然后送入国子监进学修德!”
此话一出,朱棣和道衍顿时眼睛一亮。
生员!
国子监进学!
这好像确实是……很有吸引力啊!
所谓“生员”,就是指通过县一级考试,进入府学、县学的人,俗称秀才。
而大明朝的科举制度,完全剥夺或严格限制了商人、娼妓、优伶、皂役、胥吏及其他“贱民”及其子弟的应试权。
也就是说,商贾的子弟想要参加科举大考,改变商人这卑贱的身份,也不是没有办法。
但是这个办法,太困难了些。
朱高希胸有成竹,一脸笃定之色。
士农工商,这是亘古不变的阶级啊!
现在是大明初期的永乐年间,因为太祖爷对商贾得无比痛恨,所以他们的处境很是可悲。
别说参加科举大考了,商贾们遭到了朝廷严厉打压,平日里连锦衣华服都不能穿,否则就会被下狱。
明明家财万贯,在外面也只能穿粗布麻衣,根本不敢嘚瑟。
不过到了大明中后期,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以及朝廷的纵容默许,商贾也迎来了一个黄金时代。
如张四维、王崇古、马自强等六部宰执,都是出身商人家庭,还坐到了位极人臣的内阁首辅高位。
与他们相比,现在这些出生在大明初期的商贾,日子可就悲催得多了。
而他们想要改变家族命运,从商贾世家转变为书香门第,那家里面就必须出现取得功名的读书人!
可想而知,这一个生员进入国子监进学的机会,对于明初商贾来说,是多么具有诱惑力了。
道衍和尚忍不住点了点头。
“不错,此计将人心拿捏得很死,商贾必定会心动。”
听到这话,朱棣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爔儿,还有其他的吗?”
“对于那些捐了钱但是排在后面的,朝廷也不能视而不见。”
朱高希笑呵呵地开口道:“都是上好的韭菜,培养培养下次还能割。”
“这些捐的少的,皇帝陛下也可以赏赐一副自己亲笔写的字,比如说什么“积善之家”,什么“毁家纾难”等等,让他们挂在客厅里面沾沾龙气,也不失为一桩美谈。”
“关键在于,如此一来不但宝钞储备金问题解决了,而且皇帝陛下在商贾这个集体里面还颇有威望,下次再缺钱的时候,也可以带着他们一起玩,他们此次获利那么下一次也会积极响应。”
朱棣听后一想,好像正是这么个道理。
朱高爔这个法子确实很不错,既省钱又不需要自己付出太多的东西,不过就是些字罢了,而且还维护住了他身为皇帝的脸面,堪称一举多得。
所以朱棣很是爽快地点了点头。
“此计甚好,回去之后我就禀报皇帝陛下。”
一旁道衍闻言,忍不住笑了笑。
听陛下这话的意思,就是爽快地答应了。
只是这商贾之事,具体该交给谁去负责,还需要仔细斟酌一二。
毕竟皇帝陛下身旁,诸如金忠、朱能等心腹,包括他道衍自己在内,都没有一个擅长钱粮之事的啊!
唯一一个郭资,现在还镇守北平呢,不可轻易调动。
“那小朱公子觉得,此事该交给谁去办合适呢?”
朱棣闻言眉头一皱,确实没什么人选,所以也看向了朱高希。
朱高希眼中闪过一抹精光,笑呵呵地举荐了一个人才。
“那这就不得不提及一位钱粮高手、赋税专家了。”
朱棣眼睛大亮,这不是他正缺少的人才吗?
“爔儿快说,究竟是何人?”
“原户部右侍郎,夏原吉!”
夏原吉?
原户部侍郎?
嗯……好像有些印象啊!
朱棣听到这个名字,顿时陷入了思索,随即看向了一旁的道衍和尚。
道衍随即提醒道:“就是那个提出困杀之计的夏原吉。”
此话一出,朱棣顿时恍然大悟。
原来是这个夏原吉!
朱棣还是有些印象的。
不过不是因为夏原吉是什么财税专家,而是因为靖难的时候。
朱棣在靖难起兵之初,这夏原吉就曾给朱允炆提了一个十分恶毒的主意!
当时的情况,燕王朱棣虽然骁勇善战,燕军叛贼虽然大多为悍勇之士,可燕军却是兵少地寡,只有北平府一隅之地。
后面虽然地盘越打越多,但是核心燕地也不过北平府、保定府与永平府三府之地,依旧远远无法与坐拥天下州府的朱允炆相提并论。
当朱允炆问计朝臣,该如何平定燕军的时候,这夏原吉就给朱允炆提出了一个阴损计划。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