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历1639年,4月。
经过一年的酝酿,穆拉德四世终于准备好大军出征的一切,然后亲率20万大军征讨波兰立陶宛联邦。
经过好几年的改革,奥斯曼国内的情况好了不少,特别是穆拉德四世重视的军队建设更是走到了快车道上。
现在奥斯曼国内一共拥有了几十万大军,而且大多数都是职业化的常备军,在澳宋武器的加持下这些军队基本都完成了火器化。
为了搞这么一支军队下来,穆拉德四世这几年可谓是穷兵黩武,什么搞钱的办法他都用了,搞来的大量财富大部分都投到军事建设上去了。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现在是见成效的时候了,花了这么多钱打造的“利剑”该出鞘了,穆拉德四世决定第一个试剑的对象就是波兰立陶宛联邦。
其实穆拉德四世完全可以挑一些小国吞并让军队试水,但是穆拉德四世对于自己的大军有绝对的信心,而且打小国收益上划不来。
奥斯曼周围的大国就那么几个,波斯在高原上不能打,那就只有往欧洲方向扩张了。
而向欧洲方向扩张就剩两个方向可以扩张了,一个是“天主之盾”匈牙利方向,一个是“天主之矛”波兰方向。
经过慎重思考后穆拉德四世放弃了出兵较为弱小的匈牙利方向,而是想拿实力强劲,风头正盛的波兰立陶宛联邦开刀。
因为曾经的天主之盾匈牙利已经没了部分地区融入奥地利,部分地区独立出来成了特兰西瓦尼亚公国,这个国家目前是奥斯曼的附庸国。
而且奥地利还可以摇人,即使神圣罗马帝国都被当成“非法组织”让新教联盟解散了,但是只要打出对抗奥斯曼的旗号还是能有不少国家响应的。
还有就是匈牙利地区最精华的匈牙利盆地已经在奥斯曼手里了,特兰西瓦尼亚公国也是奥斯曼的附庸国,再往匈牙利地区扩张就剩山地了,还有就是奥地利的山区了。
所以穆拉德四世一算这个账划不来,一堆山区打下来收益不大,而且山区上还有大量堡垒,这些山地堡垒的防守效率要比平原堡垒高得多,一打容易被拖入泥潭变成持久战。
而且奥斯曼军改后引进了大量澳宋的火器,对于后勤的依赖程度更高了,一进山区就容易出问题,像澳宋的攻城大炮想拉上山不知道要累死多少马匹。
所以穆拉德四世果断选择了看似强大的波兰立陶宛联邦,波兰立陶宛联邦多好啊,地形全是大草原能速战速决。
只要打赢一两场大的关键战役后面直接就畅通无阻了,大草原上无险可守,就算是有堡垒也比山上居高临下的堡垒好打的多。
而且波兰立陶宛联邦的地方多好,可以种地放牧是巨大的粮仓比奥地利和匈牙利的山区好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不仅战场好,还能有支援,奥斯曼打波兰可以让克里米亚的鞑靼人去侧翼骚扰波兰人。
鞑靼人是纯骑兵机动性可以说在整个大平原上没有任何人可以和他们比,而且鞑靼人全民皆兵。
他们从小在马背上长大的,只要拿上武器骑上马就是兵,只要有战利品可以抢能轻松拉起十万人的骑兵队伍。
就跟以前匈奴动不动就是几十万控弦之师一个道理,其实只要成年了,能骑马且拉的动弓就算一个人头,有些时候未成年和女人也可以算上。
其实算下来匈奴一个民族的人口还不一定有汉地一个省级行政区的人口多。
穆拉德四世带着“二十万大军”已经一路来到了波兰立陶宛联邦和奥斯曼的边界,不过大军从出发时的二十万已经到了二十多万人。
这一路走来沿途的附庸国都派人加入苏丹带领的大军一同去征伐波兰立陶宛联邦。
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两个附庸国贡献了一万多大军,除了可以尽对奥斯曼的义务以外,还可以跟着奥斯曼大军大捞上一笔。
行军到边界地区穆拉德四世下令全军休整,长途行军是一件非常耗费士兵体力和士气的事。
一支军队经过长途行军后必须先进行休整才能投入到战斗中,要是不休整直接投入战斗部队战斗力下降会非常大。
就算现代军队都如此,更别提古代军队了,不过当然有特殊的强军可以做到长途行军后立马投入战斗并保持战斗力的,但是在历史上都是少数,能做到的都能在历史上留名。
除了让大军休整以外,穆拉德四世还在等人,等鞑靼人的骑兵。
部队休整第三天,克里米亚帕夏终于带着先头的两万鞑靼人骑兵到了奥斯曼大军驻扎的地方。
穆拉德四世作为苏丹亲自出营迎接克里米亚帕夏,不得不说骑兵的视觉效果就是好,两万骑兵行军起来漫山遍野,扬起的烟尘遮天蔽日,两万人马愣是搞出了十万人的阵势。
接到克里米亚帕夏以后,穆拉德四世把他请到了自己的营帐共商大事,克里米亚帕夏一坐下穆拉德四世的仆人就给他端上了热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