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遥远的北宋年间,黑夜静谧,月光如水,照耀在都城东京的街头巷尾。包拯此时正坐在大堂之中,脸孔因烛火摇曳而显得愈加严峻,他的眼神如两道寒星,冷峻而明亮。今天京城内发生了一件离奇而又诡谲的冤案,受害者正是知府大人之女,名唤李婉柔。
李婉柔一向温婉动人,身材婀娜,肌肤如凝脂,长发如瀑,似春水般流转。尽管她才华横溢,却因身世显赫,心中追求自由,常常与众多侠士交往,不拘泥于世俗礼法。然此番冤案,令整个东京城哗然,青楼歌妓无不私语,街妇更是对此嗟叹不已。
“包大人,快来!李姑娘的尸首被发现在竹林中!她被人害死了!”前来报告的衙役满脸惶恐,额上冷汗淋漓。
“何人胆敢如此悖逆?快带我前往!”包拯的眉头微微一皱,眼中闪现出坚定的光芒。
在竹林深处,远离喧嚣,李婉柔的尸身恍若一朵白莲,静静躺在青翠的竹影之下,脸上带着一丝安详的神情,宛如她从未经历过痛苦的生活。包拯凝视一眼,心中满是疑惑——她的面容如此宁静,但无辜的她为何死于这一孤寂之地?
展昭与公孙述很快也赶到了现场。展昭面貌英俊,黑衣藏身,身形如风,眼神如鹰,时刻关注着周围的动静;公孙述则一身青衫,稳重而有智慧,喜爱解谜,手中更是揣摩着一些神奇的算命术。
“李姑娘虽身世显赫,但她热衷江湖儿女情长,生前与众多侠士交往,极有可能招惹了敌人。”展昭皱着眉,分析着:“这竹林之中似乎并无打斗的迹象,更无他人的痕迹,离此较近的只有那家酒楼。”
“但这并不代表她死于酒楼之人。”公孙述抿了抿嘴,冷静分析,“身为江湖儿女,她定有敌人,我们需谨慎调查。”
正当众人讨论时,衣袂飘飘的柳烟旋然出现,她是上流社会的女子,传闻与包拯青涩相识,今次亦因姐姐之死而焦急不已:“包大人,求你为我姐姐申冤,她生前清白无辜,我知她喜欢的一位侠客叫王朝,也许知道些线索。”
包拯点头,心中对这个女子的美丽与坚韧产生了深深的敬佩,想起她纤细的手指与宛如雕刻的面容,心中不由生出几分柔情。“你且安心,我必查明真相。”
王朝乃是江湖中的一代侠客,性格刚直,行事不拘小节。包拯、展昭等人连夜前往王家酒楼。酒楼连续几天卖力经营,然而掌柜却面色惶惶,气氛压抑。
“可有得知李婉柔死因的人?”包拯一语道出,令酒楼内瞬时沉默,众人脸色各异。
此时,王朝正端坐于酒楼一侧,饮酒作乐,见到包拯,立刻站起:“包大人,这是何意?我与李姑娘交情不浅,定然是冤屈!”
“你与她有何交情?”包拯冷声质问,锐利的目光如同锋利的剑一般刺向王朝。
王朝愤然道:“我与李姑娘常在桃溪游玩,探讨武功与文艺,若非她之邀我前来,岂会闻风而至?我独自一人可能卷入此事?”
包拯心忖此人反应确有真情,或许无关此案,但也不可以轻信。
“展昭,公孙,我欲探寻更多线索,前往李东家雕塑坊,必有蛛丝马迹。”包拯道,展昭与公孙紧随其后。
李姑娘生前常往的雕塑坊,满是模特与雕件,一位师傅正在苦心雕琢一尊椅子,眼神恍惚,似乎在怀念李婉柔的笑影。
“李师傅,李姑娘为何与您常来?”包拯关心询问。
“她是个龙精虎猛的女子,常与我探讨雕塑艺术,但几日未见,不知为何!”李师傅眼含泪水,声音颤抖。
包拯发现一旁的雕细却与众不同,隐藏着一封情书,纸上字迹如同李婉柔之笔:“思君如白酒,醉后无所知。”字中分明透出情思,包拯心中暗念,“难道她与某位侠客有过未了之情?”此情此景,刺痛他的内心,尤其想到柳烟也对其念念不忘。
正当此时,弯刀一声响起,包拯的目光瞬间锁定——一名劲装黑衣人闯入雕刻坊,飞身而来,手中刀光闪烁,直逼向李师傅,意图灭口!
“给我拦住他!”包拯大喝,展昭瞬间出手,飞身扑去,暗器齐发,黑衣人同时闪避,剑光交错,火花四溅,局势瞬间紧张得如同即将爆炸的火药桶。
浓厚的竹香弥漫在空气中,刀剑相交,似乎交响起一曲武林曲调。就在展昭逼退黑衣人之时,公孙出手于某个暗藏的角落,迅速将一根麻绳打出,准确无误地捆住了黑衣人的腿脚。
“抓住他!”包拯扑上前,横刀相向,震慑得黑衣人气短,最终不得不向包拯乞求:“放我一马,我将给你们说出真相!”
“你是谁?为何要对李婉柔下手?”包拯厉声问,黑衣人目光畏缩,神情惶恐。终于,真相如破晓曦光一般浮现出来。
“她得罪了她父亲的权贵朋友,我受人之托,想吓唬她一番,却没想到…没想到她竟然被我杀了!”黑衣人的嘴巴颤抖,哀苦难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