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皎洁的月光下,开封城外的白马河畔,一声尖叫划破了宁静的夜空,惊醒了几只栖息的野鸟,纷纷展翅而飞。河边的一座小亭子里,包拯微微皱眉,面色凝重。从他身旁缓缓走来的,是他忠诚的助手南侠展昭。展昭的剑眉星目,英气逼人,身上隐隐透出几分豪气。
“包大人,何事困扰?”展昭轻声问道,目光扫向那河水中漩涡般的情景。
包拯沉吟片刻,面露困惑之色:“我刚接到报告,河中发现一具尸体,初步查验,死者乃是我城中着名绣娘,李慧兰。”
李慧兰,名声在外,绣品精美,性情温婉,常有文人骚客慕名而来,欲求她绣制精致的衣物。然而,如今她却枉死水中,令人心痛。
展昭进一步问道:“李绣娘生前可曾得罪人?”
包拯摇头,目光坚定:“李慧兰深受大家喜爱,平日里与人为善,恐难以想象她会得罪人。此案必有隐情。”
就在此时,公孙述风风火火地赶到,他的书卷气与急切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面上满是皱纹,显得愈加焦虑:“包大人,刚才我听到一个小道消息,似乎李绣娘临终前曾遭到威胁,甚至有人在她的绣房外出现过可疑人物。”
包拯眉头一挑,展昭则已然动了起来:“请指点,我随即前去查探!”
“不急不急。”包拯抬手示意,提醒展昭保持冷静,“先将所有线索整理出来,逐一分析。”
随着调查的深入,李慧兰之死的背后逐渐显露出一幅错综复杂的画面。在她的绣房中,公孙述发现了几幅未完成的刺绣,而其中一幅绣品中似乎藏匿着某种线索。刺绣中的图案隐隐透出一丝神秘的气息,令人感到毛骨悚然。
“这幅绣品似乎乃是她生前隐藏的秘密。”公孙述低声道,脸色也变得凝重。
不过,让包拯感到困惑不已的,是那从李慧兰口中流出的几句隐晦的话语。她在临死前,似乎提到了“鬼影”和“冤屈”这两个词。
“若如此,”包拯心中暗想,“这案中案的真相或许并不仅仅是表面那么简单。”
经过一番周密的调查,包拯决定在李绣娘的家中召开一个小型的庭审,召集与李慧兰有过交集的人。
众人齐聚于李绣娘的绣房,室内烛光摇曳,空气中透着一股紧张氛围。包拯犀利的目光扫视一圈,首先问起在场的几位邻居。
“李姑娘死前可有异样?”包拯的声音如钟声般铿锵有力,令众人心慌。
这时,一名名叫张阿女的女子站出,神情颤动,语气急切:“大人,我前几日曾见李绣娘与一名身穿黑衣的男子密谈。他身材颀长,面目模糊,似乎对李姑娘图谋不轨!”
“好,你说得很清楚。”包拯沉吟片刻,动作迅速:“展昭,你速去调查此事。”
展昭点头,立即掠出大厅,查找那神秘的黑衣男子。此时,包拯转身,目光落在一旁的公孙述身上,问道:“公孙,你可对张阿女的话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公孙述勉强挤出一个微笑,却忧心忡忡:“大人,我担心其中有诈,李绣娘的死,不可能与此人无关,但她的调查却可能泄露给他人,甚至引发更多的冤屈。”
随着审问的深入,李绣娘生前的秘密逐渐被揭开,竟然牵扯到一桩过去的旧案。原来,她的父亲在若干年前死于一桩谋杀案,而那桩案子的真凶疑似如今的权贵之家。
众人面面相觑,气氛愈加紧张。打破沉默的,却是王朝,他是李绣娘的青梅竹马,目露茫然,不知所措:“李姑娘的父亲死得冤屈,难道真的是有人要借此机会报复?我……我愿意追查真相,绝不放过任何人!”
“王晨,别轻举妄动!”包拯说,心中却是暗暗思索。此时包拯的心中已有了一丝决断,李绣娘的死与过去的秘密必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晚上,包拯与展昭、王朝、马汉等人聚集在一起讨论案情,展昭突然站起,语气严肃:“我想,李绣娘身边一定有人隐瞒了重要信息,或许我们应当查探她的绣房,细致入微地寻找可能遗漏的线索!”
于是,四人攀上了李绣娘的绣房。绣房中,这里曾是她绣制作品的地方,如今却空无一人,静谧得令人不安。向墙壁走去,展昭用手轻轻抚摸着墙壁,突然发现一处隐秘的机关,轻轻一按,墙壁缓缓打开,显露出一个密室。
密室中,一扇小窗散发着微弱的光芒。房内尘埃积聚,似乎相隔已久。展昭飞身前往,发现了若干珍贵的绣品与一封尘封的信件。
“看,这是一封李绣娘的信。”展昭惊呼,拉开信纸,包拯接过来细读。字迹洒脱刚劲,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往事的愤慨与无奈,似乎提到了一位名叫梅枫的女子,李绣娘因一桩恩怨而心生恐惧。
“梅枫……”包拯低声念道,若有所思,“她似乎是那起旧案的关键人物!”
就在此际,王朝突然神色意外:“梅姑娘在这几日也曾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之中,她似乎与李姑娘的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