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淑是在莫钦的护送下回到行宫的,行至宫门前时,已是子时,宫门早已落锁,幸好毕巧一直候在宫门前,见人过来,忙令彭城军开宫门。
“郡主,可有伤着?”赵淑遇刺之事,她已从小郭子处得知,忧心的问。
赵淑展颜一笑,“无事,就是好困,你也下去歇息去吧,除夕了,待会晚上还要守岁呢。”
毕巧刺了莫钦一眼,责怪他未早些将郡主接回来,莫钦一脸的莫名其妙,紧接着收到的便是毕巧的白眼,他更是冤枉,奈何只能忍受着,难不成还要把责任推到郡主头上?
赵淑将二人的互动看在眼里,微微一笑,她就喜欢看身边人相亲相爱的,毕巧余光瞥见赵淑正笑着看他两人,立刻收了视线,福身道:“奴婢不困,王爷和太后忧心郡主,如今正等在锦兰殿呢,郡主若是困了,奴婢背您过去?”
以前赵淑尚未懂事的时候,她也是常背着她哄的,后来郡主记事了,便才不乐意让她们这些下人背了,话出口她便有些懊恼后悔,虽然郡主变好了很多,也拎得清了,但下人终究是下人,郡主不喜终究是不喜。
心下有些失落,不过赵淑却懒懒的点点头,“好啊,只是我现在可是很重的,难道没有辇么?”
“郡主您忘了,太祖皇帝下旨,但凡赵氏子孙,在除夕之日,都是不能用辇的。”
赵淑恍然想起,她这位祖上也是位奇葩,有好些规矩呢,比如除夕当日不得用辇,辇是在宫里宅中代步的工具。
又有,除夕当日要亲手做年夜饭,至少三菜一汤,太祖还在时,大家都做得极好,到了高祖之后,大家也都成了意思意思,明德帝这一代,太祖的那些规定大多都只是形式,许多时候还阳奉阴违,如今到了赵淑这一代,大家伙有些人都不记得太祖还定了什么祖制了,尤其是这些与世家不同的。
太祖出身草根,也便是常言道的泥腿子,不是世家子,亦无有名望的老师教导,故此他的许多行为习惯都被批为不符帝王之范,多年下来,他的一些很好的规定,也都因世家有意的曲解和不认同,而慢慢被淡化,连赵氏子孙也都认同世家人的那一套说法。
“难为你还记得,许多赵氏子孙都已忘了,也罢,还有什么祖制你一并说与我听。”毕巧蹲下来,赵淑趴在她身上,任凭她把自己背着,慢慢走向锦兰殿。
路不长,但毕巧却觉特别满足,她是掌事丫鬟,不求能飞上枝头变凤凰,只求活得有尊严,她所追求的尊严,不过是被人需要,被自己的主子需要,赵淑是重了,比以前重了许多,但她却觉得极轻,心中这些年悬着的石头终于得以放下。
“太祖规定,但凡赵氏子孙,至少会洗衣做饭砍柴烧火,担水种地,莫要忘本,还有好些,但与除夕没甚关系,待哪日郡主得空了,奴婢再一一说与郡主听。”每每想起太祖皇帝,像她这样出身的人,都觉得活着有盼头,太祖是一位好皇帝呢,从未见过哪位皇帝常把他们老百姓挂嘴边的,许多传说世家人或许早已不记得了,亦或是记得却嗤之以鼻,但她却不曾忘记过。
说话间已来到锦兰殿殿门外,绿萝怯怯的守在殿门前,见赵淑等人归来,眼泪噼里啪啦的落,“郡主,您可回来了,奴婢吓死了。”
她去寻小郭子和小朱子,寻到后三人一道去府衙,却在半道上看见大群黑衣人要围在郡主的马车前,她吓得说不出话来,幸好小郭子将他塞进了角落里,这才幸免于难,后又被一灰衣人带到了行宫门前。
一晚上,她都胆战心惊的,既担心又害怕,恨不得有三头六臂好替郡主分忧解难。
赵淑从毕巧背上下来,伸手擦掉她脸上的泪珠,“好了,这不好好的吗?哭什么?莫要再哭了,很吵的。”
绿萝双眸通红,闭了嘴,默默的流泪抽泣着,哽咽得说不出话来,赵淑给了她一个安心的微笑,“毕巧,带绿萝下去吧,我去见父王和皇祖母。”
“是。”毕巧牵着绿萝的手,目送赵淑进了锦兰殿,看着赵淑的背影渐行渐远,她才转头瞪了莫钦好几眼,瞪得莫钦心苦不已。
二话不说,便拎着寒鹰去找彭老太医去了,他刚走,钟嬷嬷便从偏殿出来,远远对初春等人赵淑,初春几人相视一眼,硬着头皮,跟在钟嬷嬷身后,去了偏殿。
赵淑不紧不慢的来到前厅,前厅的门是敞开的,里面灯火通明,视线穿过门,可看到太后端坐于主位上,脸色如常,不喜不怒,看不出什么来。
她抬腿进门,立马行礼,“阿君给皇祖母、父王请安,辞旧迎新之日,愿皇祖母福泰康安,父王福运连绵。”
太后轻笑,对下首的永王道:“你看看,你看看,小嘴儿越发甜,尤其是在调皮捣蛋之后。”语气揶揄,竟不像是在发怒。
永王也微笑点头,“母后说得是,您的孙女,随您。”
太后听了这话,斜了赵淑一眼,像是在审视,不过却依旧没让赵淑起来,继续和永王说话,“你也莫要替她求情,哀家可没她这胆子,接二连三遇刺,哀家都无这待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