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天刚麻麻亮,永王府便忙开了。
而此时,朝堂上却掀起了惊涛骇浪,北定府反了!
暗藏在朝堂上的少量复仇党觉得此事是被一双黑手压住了,不然怎么会这个时候反?按理说不会那么快的,北定府师出无名,怎么可能此时反?
不过这事,谢运可管不了那么多,他举着玉笏站出来,“皇上,此时还得着人领军平反,您看派谁去?”
“是啊,皇上,请尽快定夺出个平反将领来,如今烽烟四起,不妙啊。”秋樘始紧接着附和。
秋狐狸说完,颜时忍也说了,“请皇上尽快钦定平反武将。”
非新党的官员面面相觑,这不像几人的做事风格,以前但凡有点事,这几位就会直接举荐人,今儿怎么先让皇上选?
不过很快他们就想明白了,卫廷司在楚地,他要对付蜀王和景王,这两位可是难啃的,其他比如周王、秦王之流都不用卫廷司出手,他的属下都能让这些藩王吓得肝胆俱裂。
彭睿又负责镇守北京周边,彭守军年纪大了……,不知为何至今窝都没出一下,着实奇怪。
左思右想,他们发现在京中无合适可用之武将,难怪这几个狐狸将难题丢给皇上。
明德帝皱眉,心里对三人颇有微词,但也不好说什么,便将目光投向杨仲,“杨爱卿以为何人能担此重任?”
杨仲低眉顺眼的,少了许多锐气,仿佛一个无害慈祥的老人,被点到名站出来,举着玉笏道:“皇上,臣以为永王殿下能当此重任。”
顿时,满朝文武,不淡定了,最不淡定的要数慧王,凭什么又是这小子?当初代天子巡视天下是他,平反也是他!明眼人就能看出来,相对于其他藩王,北定府平反是送功的事!
他不淡定了之后站出来,“皇上,臣愿为君分忧,率军平反。”
满朝文武不淡定并不是因为永王去平反,而是因为提议永王去平反的是杨仲!为什么?他为什么要帮永王说话?他和永王什么关系?
众多猜测纷至沓来,让满朝文武,尤其是旧党和少数不参与党争的官员以及复仇党,疑惑不已,简直刷新了对杨仲的认知,原来杨大人也可以为永王说话!
明德帝看了一眼慧王,这个老东西又不安分,比起慧王,他更放心永王,随后又问谢运,“谢爱卿认为呢?”
“臣觉得杨大人言之有理,永王再合适不过。”谢运如是回答,闻言,明德帝暗骂了自己一句,昨日杨仲已被他收服,当然是帮着新党说话,确实永王比较合适。
北定府不是一般的地方,当初北定府的人也曾起兵,只是现在没什么有能力的后人了而已,去了是白捡功劳,不能派武将去,可惜可用的儿子都已派了出去,不然也轮不到永王。
既然是去捡功劳,他不得不想起赵弼,那是他跟懿德的儿子,得给他弄些功劳,有军功和没军功是很不同的,皇子们至今没封王,一方面是考虑削藩问题,现在他想给赵弼封王了,私心想着,他是属意赵弼做太子的,但赵仪没大错,还有功,不好废黜。
心中一有私心,就开始琢磨,片刻后道:“十九弟素来荒唐,朕欲派一皇子给他做监军。”
此话一出,大臣们都在心里吐了口唾沫,啊呸,明明是去捡功劳,说什么监军,永王哪里荒唐?近几年好得很!
但谁也没说什么,只等明德帝后话,他见无人反对,也无人赞同,心中恼怒,便寒声道:“朕欲让皇四子弼做监军。”
“不妥。”杨仲立刻站出来反对,想起在宫门口秋樘始和颜时忍的话,他反对得很坚定,这回旧党的人又凌乱了,杨大人这是怎么了?
也不怪他们,杨仲都还没开始游说,他们并不知杨仲已然叛变,就像当初在王宽祁的事选择明哲保身一样。
明德帝青筋直冒,“杨爱卿觉得何处不妥?”
“此去北定府在北方,而四皇子在西凉,老臣以为时间上来不及,且四皇子并无出征经验,贸然监军不合适,更则太子尚无军功,理应由太自任监军。”
昨日赵淑将信送到谢府的时候,几个老狐狸便秘密碰了头,早已想好对策,连明德帝的心思都猜得准准的,想让赵弼上位,先问问他们答不答应!
明德帝被他说得哑口无言,偏偏此时谢运等人站出来齐声高呼:“臣附议!”
这回,换成支持太子的占了多数,明德帝都觉得莫名其妙,太子外家都没有,可谓是势单力薄,但没想到还有如此多的人支持。
可他不甘心,又找了理由,“太子在江南,时间恐怕也赶不及。”
“太子可走水路,很快,且帅先行,监军押后,也无事,老祖宗的规矩不可更改呀皇上。”杨仲连老祖宗的规矩都搬出来了,太子都没军功,一个庶出皇子竟然先有军功,不像话。
反对得坚定,连说出口的话前后矛盾都不顾。
“可是阿君伤重,朕怎好让十九弟出征?”私心之下,连国朝面前无私事都忘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