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人说完便匆匆而去,这正是陆少峰要的效果,只要主人出面,多少会顾及场面上的礼数,也就有了周旋的时间。
不一会儿,便见那人出来,做出恭请的样子,说道:“失礼了,我家老爷请二位公子进屋一述,先前怠慢了,还请公子不要见怪。”
进得屋内,却见此宅确实算得上大宅,依前后高低,分为上中下三屋,三屋结构一样,正中间为一约四十平米堂屋,两侧为左右正房,另有厢房和火楼等。
堂屋正对着一口天井,四周还用长条青石围出不宽的井沟,这是用来排水的。
屋内都为木质结构,每房的窗户都有简单的雕刻图案。
陆少峰打量了一下后,预估此大宅上中下三屋要超过六百平米,这还不算大宅外面配套的柴房、猪舍等,还有下人们居住的屋舍。这算得上是一标准的乡绅大户了。
当然,这是陆少峰跟自己老家的祖屋做比较,再结合后世邻村一处已被开发出来,做为乡村旅游景点的明清时古建筑,综合分析后得出的结论。
那些明清时代的古建筑,占地约三四亩,都是祖上有显贵之人的,又比此时延后数百年,自然要将这因素考虑进去。
堂屋上下都有天井,采光极好。陆少峰见一位约五十出头的老者已端坐正中,两侧有会客的桌椅。
老者衣着明显与村民不同,做典型的乡绅打扮,只是与电视上常见的绫罗绸缎不同,并无艳丽的色彩,一时也看不出是何材质。
“晚生陆游陆少峰见过老大人,冒然打扰,失礼了。”
陆少峰特意报上字号,也是向对方示明自己是读书之人,这在古代是阶级认同,普通人家是不会取字号的。
果然,那老者起身略施了一礼,请陆少峰入座后自己才又坐下,动作可比陆少峰这个才实践不到一个小时的人流畅、自然了太多。
“听管家说,公子是回来寻祖探亲,不知公子三人从何方而回,祖上曾居何处?若能细细说清,也好为公子提示一二。”
这老者说得客气,实是盘盘三人的来历。
陆少峰便将之前盘算好的那一套说辞一一道来,待紧要之处,又含糊带过。除了一些自己所知的后世地名和永陵的大致历史,其它的则没有半句实话。
至于口中的陆家庄,陆少峰明知是明末时才出现,现时可能也有同名的村子,那就更好了,只要不是附近的就行。
或许是陆少峰举止有书生之气,气色和衣着又显得非普通人家所比,加上口音有些相似,这外海回归的说法便有几分可信。
对答了几句后,老者的说话也随和、亲近起来,戒备之心明显减了不少,还要吩咐上茶待客。
陆少峰也将李子强和赵志伟的身份做了介绍,当然,李子强进来后也是以少爷身份得了一个座位,而赵志伟则站在一边,没有相同的待遇。
说得十几分钟,先前那个管家过来跟老者耳语了几句,这老者便面带急色,轻声让管家套牛车进城。
那管家却轻声提醒,说现在都正午了,怕是天黑前赶不及,城门关了可是不好。
听到说是进城,陆少峰心中一紧,猜测这莫不是要报官,必须要弄清楚状况。
这时发现李子强轻轻拉了一下自己的衣服,知道他也可能想到这一层,便直言道:“晚生斗胆相问,还望老大人莫怪。”
在得到老者应允之后,陆少峰才道:“先前也见管家面有急色,家中可有急事。我等叨扰了许久,已是不当。”
说完,作势想告辞。这是一招以退为进,也是试探老者的反应。
老者略一思索了片刻后,方才道出实情。原来这老者一位五岁的孙子得了风寒,几天来精神不振,昨日起开始发热。村里又没有郎中,村民平日的头痛脑热都是自己寻山药诊治,只有重症时才进城。
听了这话,陆少峰想起赵志伟背着的包里有自己带过来的医药箱,里面备有常用的感冒、消炎药,知道这是一个机会,便转头向李子强征求意见。
李子强明白陆少峰的意思,也略略点头表示同意。
“晚生出得门时,带有些许诊治之物,只为防备这数千里的路途急用。这诊治之物为外海独创,与平常草药不同。令大孙既是受了风寒,想来也有些用处。可否让晚生先行诊断一番,用不了片刻功夫。至于是否用药,诊断之后再由老大人定夺。”
老者听到用不了几分钟,一面让管家去套车备着,一面让家人将孩子抱出来。
这时间,赵志伟已将医药箱拿出放到桌上。这塑料的医药箱此时的人哪有见过,仅从形制和做工上看去,就能知非一般之物,再等陆少峰将后世最常见的玻璃体温计拿出来时,老者的眼光更是精亮了。
陆少峰先是看了看体温计上的刻度,习惯性拿着体温计甩了甩,瞥见老者还露出担心的神色,知道这事有门了。
一妇人抱着孩子出来时,陆少峰已做好了准备。见这孩子眼光无力、面色潮红,这是高烧的症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