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昭对文聘的连连试探,犹如一根根尖锐的刺,深深扎进了荆州军大将、南阳太守文聘的心头,让他怒发冲冠,火冒三丈。
文聘本是奉刘表之命前来支援颍川,然而蒯越却暗中给他传来密信,示意他只需应付了事。
这让文聘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一方面是主公的命令,另一方面是家族内部的示意。
可命运的转折总是出人意料。前些日子关羽在战斗中砍死的那几个小兵头目,竟是文聘的族侄。
文聘武将出身,并非世家子弟,他对刘尨本就没有那种根深蒂固的反感。
族侄的死让他心中悲痛之余,也对这场战争的立场有了微妙的变化。
他传信回宛城,让王威再派一万大军前来,而对于胡昭的试探,他选择了视而不见,既不积极回应,也不加以报复。
在登封城里,胡昭通过一系列的试探,已然洞悉荆州军不过是抱着打酱油的心态。
他心中稍安,遂将目光重新聚焦到对面的敌军之上。
由于戏志才一直打着陈宫的大旗,胡昭并不知晓自己真正的对手是昔日的弟子。
他决定稳扎稳打,先求稳固自身防线,再谋进取之道。
胡昭派遣李乐率领五千军留守登封城,以确保后路畅通无阻。
这五千士兵在李乐的指挥下,迅速在登封城各处布防。他们加固城墙,设置陷阱,搬运石块、箭矢等防御物资,将登封城打造得如同坚固的堡垒。
士兵们个个神情严肃,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他们的命运与登封城的安危紧密相连。
而胡昭自己则亲自带领关羽、张飞、郭太三人,如同一把锐利的矛头,直指向阳城。
大军浩浩荡荡地开拔,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
当抵达阳城之下时,胡昭并未急于发动大规模的进攻,而是先展开了试探性的攻击。
关羽一马当先,骑着赤兔马,手持青龙偃月刀,威风凛凛地冲向阳城城门。
他的眼神中透着凛冽的杀意,仿佛能穿透城墙,直抵敌军内心。
赤兔马奔腾如飞,所过之处,地面震动,尘土飞扬。
关羽接近城门时,猛地挥起大刀,一道寒光闪过,重重地砍在城门之上,发出一声震天巨响,那声音在阳城上空回荡,让城中守军不禁心头一震。
张飞也不甘示弱,他圆睁环眼,手持丈八蛇矛,紧随关羽之后。
他口中怒吼连连,那声音如同雷鸣,震得城墙上的守军耳中嗡嗡作响。
张飞的勇猛犹如汹涌的波涛,一波接着一波地冲击着守军的心理防线。
他冲到城墙下,用力将丈八蛇矛向上一刺,矛头擦着城墙的砖石,溅起一串火星。
郭太则率领着士兵们,扛着云梯,推着攻城车,有序地向城墙逼近。
士兵们喊着整齐的口号,一步步坚定地向前。云梯架在城墙上,士兵们奋勇攀爬,他们不顾城墙上守军射下的箭矢,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登上城墙,为大军打开胜利之门。
攻城车在士兵们的推动下,缓缓靠近城门,那巨大的撞锤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仿佛在预示着城门即将被攻破。
阳城之上,戏志才隐藏在城楼之中,默默地注视着这一切。
他看到于禁、廖化、杜远三人指挥若定,防守得井然有序。
于禁沉稳冷静,他在城墙上奔走指挥,根据敌军的进攻方向,合理调配兵力。哪里的压力大,他就迅速调遣预备队前去支援,他的每一个决策都精准无误,使得守军能够有效地抵挡住敌军的进攻。
廖化则身先士卒,他亲自参与到战斗中,手持长刀,与爬上城墙的敌军展开激烈的搏斗。他的刀法娴熟,每一刀都能击退敌人,他的身影成为了城墙上守军的精神支柱。
杜远带领着弓箭手,他们在城垛后严阵以待,眼睛紧紧盯着城下的敌军。当敌军靠近时,杜远一声令下,箭矢如雨点般射向敌军,许多敌军士兵纷纷中箭倒地,攻势为之一缓。
戏志才望着老师胡昭在城下指挥的身影,心中五味杂陈。
往昔的师徒情谊与如今战场上的敌对身份相互交织,让他的内心陷入了深深的纠结。
他深知胡昭的智谋与军事才能,这场战斗注定是一场艰难的较量。
他开始在脑海中慢慢思考着计谋,他的眼神深邃而专注,仿佛周围的喊杀声都已离他远去。
他仔细分析着敌我双方的优势与劣势,试图找到胡昭的破绽,从而扭转战局。他时而眉头紧锁,时而微微点头,思绪在脑海中飞速运转。
戏志才在城楼之上,思绪如麻。他深知若想在这场对峙中占得先机,必须出奇制胜。
目光扫过阳城的防御布局,那瓮城的构造映入眼帘,瞬间,一个利用瓮城设伏的计谋在他心中成型。
他赶忙招来于禁、廖化和杜远,低声吩咐道:“于禁将军,你率一队士兵在瓮城前方佯装不敌,缓缓且战且退,将敌军引入瓮城。廖化,你领人提前在瓮城内侧的城墙上及通道两旁隐蔽,备好强弓硬弩、燃油等物。杜远,你则率弓箭手在主城楼高处密切注视,待敌军尽数入瓮,便以火箭为号,与廖化一同发动攻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