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支队汇报完交流的事后。王军回到特战大队,索性就展开了高强度的训练。
反正下面的战士们都知道了。而且看样子,还憋着一股劲儿。打算把人家掀翻的架势。
王军当然不能让他们失望。虽然他知道,心气归心气。可实力上必然会有差距。
这可不是经过短时间训练,就能弥补回来的。
接下来的日子里,特战大队的训练强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每天清晨五点半,当天色出现一抹亮光时。整个营地就已经响起了,整齐划一的步伐声与口号喊叫声。
跑步、俯卧撑、引体向上……各种体能项目轮番上阵,几乎没有一刻停歇的机会。
而每一天的操课时间里,训练的就更加辛苦。
四百米障碍,一上午就得跑三次。单双杠更是直接上背包带,把手绑在上面练。
至于军姿,这个不需要练。需要的,就是良好的心态和持久的体能。那就加大体能训练呗。
耐力,爆发力。怎么辛苦,怎么有效就怎么来。
王军深知,在特战项目中。他们大队想要超过人家,早就拥有完善体系和装备的省直属大队。
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在一些短时间内能提高的项目中,还是可以找找机会的。
其中,也就需要天赋的军体,和需要体能的四百米。还算有点机会。也是他主抓的方向。
当然,战术和格斗也绝对不能落下。尤其是格斗。按他当初的设想,和报告中讲述的那样。是需要拳拳到肉较量的。
而且还被分为场地格斗,和实战格斗两种。
场地格斗,说白了就是单对单的对打比斗。这个简单,也很直接。
但实战格斗,那可就有门道了。其中有一人对两人,或三人的比斗。还有多对多的非场地限制比斗。
这里面就是有房间内的,和小巷子居民区内的实战场景。
这样的地方,讲究个临场应变。以及配合的默契程度。尤其是狭小空间的战斗。配合不好,甚至容易会碍手碍脚。
反正,交流报告的他王军写的。交流内容,自然知道的最清楚。训练也更有针对性。
但战术配合方面。王军因为并没有,进入军事院校学习过。其实就是个门外汉。
他唯一能拿出手的。就是拥有比普通特战队员多的,实战经验而已。算是个典型的战场老油条,还是能活着到现在的那种。
所以,他能教给下面这些人的。其实就是经验而已。至于真遇到了需要进行战术配合的战斗,那就只能各凭本事了。
反正,他那一套。肯定和人家专业训练过的有区别。
这也是王军想要,在交流中学习的东西。
就这样,时间转眼间就过去了一个半月。再有半个月,接受完集训的新兵,就要分下来了。
在没有等到省指挥部的交流通知前。王军倒是先等来了,让他去省指挥部的集训基地,接收新兵的命令。
王军临走前,把六个排长叫到一起开了个小会。特别申明,自己离开的这段时间。不能放松训练的同时,也要注意战士们的安全及健康状况。
这段时间里,他也知道自己训练的有些狠。得让大家有个释放压力的过程。
但也同时要求,在现有的人员当中。挑选出拥有军体天赋,和四百米障碍专长的人来。
然后,王军就带着接兵的命令。带领支队派出的五辆卡车,一同前往新训基地。
当王军到达后,竟意外的看到了熟人。还不止一个。
熟人正是省军事管理局指挥部,直属第一特战大队的大队长苏文波。以及第二特战大队的大队长张玉堂。
只不过,王军是坐着卡车来的。人家俩,都是坐的军用指挥车。后面跟着的,也都是一辆军绿色大巴车。
两相比较之下,他这边就寒酸多了。
三人见面,表面上也都看似,客客气气很熟络的样子。可言语中,就是夹刺带刃儿了。
“呦!王队长也亲自来接新兵啊!连我都感觉荣幸啊。看你们这架势,确实不凡。竟然一次出动五辆卡车,还都是带篷布的。”
苏文波口蜜腹剑着,率先发难。
都不等王军反驳呢。张玉堂就一脸责备着道:
“苏队长你这话啥意思?人家的卡车是不能接新兵,还是装的少咋地。你这样,可有碍与兄弟部队的团结啊!”
王军倒也不恼火。人家的装备就是比自己的好。但他可不会因此就落下风。
于是,用开玩笑的口吻,笑呵呵着说道:“我们都是后娘养的。可比不上你们两个亲儿子。”
说着,他还扫视一圈其它地区支队,派来接手的人一眼。
偌大的一个新兵集训基地。训练的新兵,可不止他们三家的人。而是整个省下辖,所有支队、大队的所有新兵。
来接兵的,也都是各个支队,大队派来的。
而各支队与王军他们支队一样。接新兵用的,都是篷布卡车。也只有他们两支省直属的特战大队,用的是两辆大巴车。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