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有很多屌丝出身的帝王,比如流氓草莽出身的刘邦,卖草鞋的刘备,开局一只破碗的朱元璋,当过马夫的刘知远,贩卖茶叶的柴荣等等数不胜数,这些人成功都有各自乱七八糟的理由,不过他们在乱世中脱颖而出,都有一个共用的招术--招揽人才,招揽人才建立一个坚强的创业团队对创立基业来说是最重要的。你比如乔布斯的苹果、井岗山的火种,一个好汉三个帮,捡狗屎都得有几个人一路,免得被人欺负。
招揽人才有很多种方法,李定国也用了很多种方法,不过重庆是一个大郡,为了搜罗人才,使用好火器,学好文武艺,货卖帝王家,中国读书人有很强的入仕愿望,李定国觉得考试可能才是最短时间内最高效的招揽团队人才的方法,心里早就盘算着举办一次新科举考试。
进城的第二天,李定国一大早就找到了陈太后和汪丞相。“启禀太后,儿臣想于不日开恩科,招揽人才,求太后恩准。”
陈太后原来就是崇祯年间首辅陈演之女,对开科取士,她当然是赞成的,不过她还是有些担心,“定国,你粗通文墨,如何开科?”
“太后,儿臣治下的南城,还算清静,适合开科,至于学力,儿臣希望太后将孔益调遣给我,以助恩科。”
“安西王开科取士,倒是像极了老万岁。”汪丞相也不知是挖苦还是赞赏。
“丞相说笑了,本王真是开科取士。”李定国一本正经地说道。
二人看着李定国这个半文盲想开科取士,心里一阵好笑,想看他一个笑话,便胡乱答应他,“好,就烦劳定国了。”
“不过你们可得允许各地士子到南城参考。”
“你就放一百个心吧,安西王,我们不仅会允许他们到南城参考,而且会把这些读书人逮出来,全部扔到南城去参考,不过话说明白,人给了你,就别再回来。”汪丞相信誓旦旦地说道,他和另外的三王都很怨恨四川读书人残害大西军,巴得把这些人全部送到南城去折腾李定国,免得花费粮食养他们。
“既然这样,他们的亲戚都一并来南城吧。”李定国道。
“好,我们会要求各地照办。”
下午李定国就找来了黄蒙、孔益、汪公福和谯山。
“大都督,召集属下,有何吩咐?”
“我准备举行一次科举考试,对考中的人量才录用。”
“大都督,重庆乃小郡,哪里有什么人才,只怕入不了大都督法眼。”当年张献忠在成都大悲寺杀了四川生员5千多人,慈悲之地,血流成河,四川文脉几乎为之断绝,5千多人代表了几千个繁盛的家族,川人始与张献忠决裂,黄蒙以为李定国又想干这事儿,急得满头大汗。
“重庆人口55万,怎么会没有人才?再说了,历史上有名的文化人李白苏东坡,都是四川人,明四川的杨廷和杨慎父子,都是有名的文化人,怎么会没有人才?”李定国可不信这些。
黄蒙孔益突然站起来,跪伏在地大哭道:“大都督,大悲寺之变,蜀地才俊为之一空,大都督何不大发慈悲之心,为蜀地留一线文脉?”
“二位大人请起,听定国说分明。”李定国连忙拉二人起来。
黄蒙孔益跪在地上,只是磕头,说什么也不起来:“大都督,若为我二人不是,请杀我们二人便是,若是重庆士子有过,请杀我二人便了。”
“我哪里要杀人了。”李定国力大,一手一个将二人提起来,小心放在椅子上,不停地向二人行礼,流泪说道:“当日大悲寺之祸,我也曾经参议,不过我是一力反对,义父几欲杀我,好在几位兄弟替我求情,才将我贬到了陕西去攻打贺珍,我没能护住川中士子,心中实是有愧啊。”
黄蒙孔益二人听李定国这么说,半信半疑问道:“当真如此?”谯山道:“二人大人,千真万确,那次惨祸,我也参加了,是大都督悄悄救下了我。”
“大都督是真的要招揽人才?”黄孔二人问道。
“对,求贤若渴呀,若不早些恢复尊师重教的传统,四川文脉如何庚续?人若不知义理,与禽兽何异?”李定国急道。
“大都督此言,让我二人百感交集又欣喜若狂,只是我们二人虽是进士出身,但都没有入过翰林(二人都是崇祯年间进士,不过只在三甲之列,是以放任于地方,未进过翰林院,明代有非翰林不做主考官的传统),作科考的主考官不甚合适呀。”黄蒙有些遗憾道。
“黄大人莫急,我们这次考试的内容可与往日不同,分为三科,一是时务科,主要考策论,二是理工科,主要考工程和数学,三是农科,就是考种地,参考者也不要求生员资格,粗通文墨就成,文体也不要求八股文,全用白话书写明白便可。”李定国将心中的想法说了出来。
黄孔二人面面相觑,这是何等考试,不重书经集注,甚至连农桑也可取士,这岂不让读书人笑掉大牙?“科考取士,兹事体大,不可失了规矩,望大都督斟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