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菜里,相比锅包肉,项海澜更喜欢溜肉段,刘大厨这个菜做得相当完美。
现在的饭店实惠,用料也实在,选的是上好的猪里脊切小块,裹肉的面糊调得也好,炸出的肉段酥香脆,最厉害的是勾芡的手法,肉段仿佛打了一层蜡,油汪汪,亮晶晶,盘底还干净,一看就是有功力在的。
卖相好,味道更好,咸香,酥脆,回味还有一点醋酸,配上颗粒分明的大米饭,太正了。
好吃得差点把项海澜弄哭了,她的大伯做的溜肉段也是这个味。
不想让人看到自己的脆弱,项海澜赶紧夹了一段酥带鱼,大伯不怎么做带鱼,用陌生的味道来阻止思念的泪水。
带鱼入嘴,更想哭了,不是思念,实在是太好吃了。
后世近海水质污染,带鱼味道都不那么纯了,现在的带鱼光食材就胜了一筹,之所以卖六毛的高价,酥之前还走了一遍油,带鱼段被炸干水分,再上锅焖,至少焖了一晚上。
酥带鱼软烂入味,连刺都软掉了,调味很简单,除了酱油调色,只有一点点五香粉的味道,更加凸显了带鱼的鲜。
好吃,饭张力杠杠的。
至于尖椒干豆腐,更不用提,在好些东北土着心中,这道菜是他们心中的乡味第一名,拿肉都不换。
好多知青的回忆录里都提过这道菜,说离开了东北再也没有吃到过比插队时还好吃的尖椒干豆腐。
虽然有回忆的滤镜在,但这道菜好吃就在于东北大豆压出的豆腐皮,无污染无公害黑土地上生长的大豆有着最浓郁的豆香。
豆腐皮切宽条,上锅一扒拉,现子没有大棚蔬菜,用的还是干辣椒段,一点不影响味道,出锅前勾薄芡,两分钟起锅。
因为好做,这道菜还有个别称,尖椒干对付。
五十年后种子改良,杀虫剂登场,豆腐皮的制作也不那么地道,项海澜也好久没吃到这么好吃的豆腐皮了。
三道菜一道比一道下饭,东北菜别称下饭菜毫不夸张。
哪还顾得上做广告推销手艺,满心满眼只剩干饭,另外三个吃货更好不到哪去,头快埋碗里了。
爱国咧着豁牙小嘴,开心地对项海澜道:“老姑,明儿个咱还来,旁边桌老叔说了,明儿个有锅包又。”
来啥来?哪个好人家天天下馆子?
没接到活,这顿饭白吃了。
还不能不孝,只顾着自己吃独食,溜肉段憋饭盒里影响口感,项海澜又点了一份酥带鱼,拿回去给家里的大人尝尝鲜,一顿饭下来,有限的资产快到半位数了。
吃的时候很爽,走的时候有一丢丢丧气,广告不是那么好打的。
刚离开饭店就有人推门追了出来,“这位女同志,等一等,我有事问你。”
项海澜跟金熠对视一眼,有戏!
追上来的是个二十出头的女知青,“同志你好,我叫庄勤,上回追四不像时去过你家,你可能不记得了,不好意思,我想问一下,你家窗根下的大丽花能不能分我一块花根,我妈喜欢花,探亲回去没啥好带的礼物,大丽花花期长,还艳丽她肯定喜欢。”
项海澜:“……”
怎么就没啥好带的礼物?能想到送你妈花,为啥不送她一件衣服?
“没问题,你知道我家在哪,探亲前记得过来拿,分早了,花根就冻坏了,对了,同志,我还会做衣服,你不准备换套新衣服回家探亲吗?”
庄勤摆了摆手,拒绝了项海澜,“火车票太贵了,回趟家光路费就得花两个月工资,我衣服还能穿,实在穿不了再换新的。”
目送庄勤推门进了饭店,项海澜跟金熠感叹,“看来我想简单了,知青同志们对衣服的需求没有那么迫切。”
刚才吃饭时,她特别关注过,大家穿的也没多好,仿制军装和藏蓝中山装居多,洗得太多次,面料已经发白,有些人衣服磨损了,女知青还好,补丁专门做了处理,不是很明显,有几个男知青屁股上打着大大的补丁,看着有些滑稽。
年轻人虽然也爱美,一来现在节俭风气尚在,穿得朴素比穿得漂亮更让他们有自豪感,二来胃和眼睛哪个更值得抚慰,他们肯定选前者。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消费观,总之,做新衣服对现在兵团的知青来说不是刚需。
没关系,不断试错,才能找到最佳挣钱之道,小项裁缝有一火车东西托底,不怕失败。
说实在的,来之前金熠对挣钱不怎么热衷,确切地说,经历过家毁人亡,他对财富的认知很复杂,可以把辛苦攒的钱借给堂哥,项海澜把他捡来的金子也消耗得一干二净,他真没觉得多可惜。
但钱也能换来好吃的,前些年风气严,兵团饭店不对外开放,大队的知青去过一次,被轰了出来,他们就再也没去过。
今天第一次吃,让小金同志对金钱再次产生了热望,真得关注挣钱的事了。
回家后,他把今天的消费结给了项海澜,“吃饭不能女人花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