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落处,封存着一个木箱子,箱子上积着厚厚的一层灰尘。
挪动出来,呛人的尘土味直往鼻子里钻。
看起来应是很多年都未曾动过了。
【物品】:民国樟木箱。
【详情】:民国年间所制作的樟木箱子,长164厘米,宽68厘米,高65厘米。采用香樟为板材所制作,纹理细腻、气味浓郁,具有防虫防蛀的功能.....
【价值】:七万。
....
樟木,生长期极为缓慢,是传统的稀有名贵木材。
《木草纲目》等专着均有记载---香樟木,性微温、味辛、无毒。
用香樟木所制作的家具,能散发出馥郁醇厚的香气,经久不散,不仅防虫防蛀,只留下那独属于香樟木的淡雅清香。
并且樟木的质地紧密,不易受潮腐烂。
古人通常会用樟木箱子来装一些古籍画作。
单看这个箱子,就价值7万。
这般不菲身价,林奇隐隐觉得自己的母亲,身世来历恐怕绝不简单。
箱子并未落锁,仅一片古朴厚重的铜片轻轻扣住。
吱呀一声。
林奇将箱子打开。
箱子里的东西寥寥无几,统共也就只有几本书籍躺在箱底。
林奇拿起摆放在最上面的那本书,入手有些粗糙,《清史列传卷一》作者是王钟翰。
书籍用的是老版缝线装订工艺,书的封面已微微泛黄。
林奇将书翻到后面,是中华书局1987年出版的书。
并不是什么古籍,只能算是早期的印刷品。
书本页面还是遵循旧时传统,从右至左的竖行排版,语句之间并未点缀标点符号,读起来颇为吃力。
林奇随意地在书页间翻动了几页,在书籍空白处还有一些娟秀的字迹,应该是前人留下的笔记。
将这本书搁在一边。
林奇把同系列的《清史列传》逐一拿出,整齐码放在一旁。
箱子内便仅剩余最后一本书。
这本相较之前的几本,保存状况明显逊色许多。
封面是蓝色底,被虫蛀和鼠咬去了大半,显得破败不堪。
尚能依稀辨认出用毛笔字书写的《香祖笔记》四个字。
在封面的角落处,还有作者的提名 —— 王士祯。
字体飘逸洒脱,颇具文人风骨。
林奇伸手拿起它,动作愈发轻柔,生怕稍一用力,这本书便散了架。
这本书并未标明出版时间。
林奇翻开,整本书都是用毛笔字书写而成,其采用的是文言文的格式。
内容包罗万象,上至天文地理,下至风土人情,皆有所涉及。
只是对于林奇来说,着实晦涩难懂,需得细细研读方可略知一二。
捆绑书本的棉线已有些松动,稍一用力,便会断开。
许多页面也散落开来,林奇在翻动的时候,动作格外小心。
翻到书籍的后半部分,林奇发现还有不少的诗词,大多为七言绝句。
每一首诗词上面还都印有红色篆体印章。
这本书应该是王士祯的手稿。
王士祯这个名字,他总觉得有些熟悉,似曾在哪里听过。
心思一动,他便用系统扫了一眼。
【物品】:破损的香祖笔记。
【详情】:清初着名文学家王士祯晚年居京师时所撰写手稿,内夹着大量王士祯诗词手稿,以及与一些好友来往的书信....
【价值】:三百二十万。
....
就这么一本破破烂烂的古书,居然价值三百多万!
林奇立马掏出手机,查王士祯的资料。
随着资料一页页地呈现,林奇的眼神中逐渐流露出惊叹与钦佩之色。
王士祯,清初杰出的诗人、文学家、诗词理论家。
原名王士禛,字子真,号阮亭。
山东新城人,虽身为汉人,却官至刑部尚书,而且颇有政声,死后康熙帝还追谥其为文简。
王士祯出身官宦家庭,23岁游历济南,凭借一首《秋柳》便从此闻名天下。
“秋来何处最销魂?残照西风白下门……”
后人还将其当年咏《秋柳》处,也就是大明湖东北岸一小巷令名为‘秋柳园’。
查到此处,林奇心思一动。
将翻动书籍,果真找到了那一首《秋柳》。
而那印着红色篆体的印章,林奇仔细端详,确定是王士祯的私印。
并且,王士祯也是“神韵说”的集大成者。
神韵是指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某种情思内涵。
像是王士祯的 《高邮雨泊》的“寒雨秦邮夜泊船,南湖新涨水连天。”
寥寥几字却勾画,夜幕降临,细雨绵绵,水天一色的凄凉美景。
康熙皇帝称其“诗文兼优”,“博学善诗文”。
在康熙十七年,王士祯受到康熙帝召见。
转侍读,入值南书房,成为清代汉臣由部曹充词臣的第一人。
南书房是清代皇帝文学侍从值班的地方。
能进入南书房任职是天大的荣耀。
不仅如此,康熙皇帝下诏要王士祯进呈诗稿,有时他还需要秉承皇帝的意旨起草谕旨诏令。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