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交近攻”策略在国际政治和商业竞争中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具体如下:
相同点
- 目标导向一致:都是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在国际政治中,国家通过该策略获取领土、资源、影响力等;在商业竞争中,企业则是为了争夺市场份额、获取利润、提升竞争力.
- 资源分配优化:都强调合理分配资源以提高效率。国际政治中,结交远方国家可避免多线作战,集中力量应对近邻威胁;商业竞争里,企业与远方伙伴合作,能整合资源,共同开发市场,同时将更多资源用于应对本地竞争对手.
- 竞争与合作并存:都体现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国际上,与远方国家交好,对邻国采取攻势;商业中,企业与远方企业合作,对本地同行竞争,且合作与竞争可相互转化.
不同点
- 主体和对象不同:国际政治的主体是国家,对象是其他国家;商业竞争的主体是企业,对象是同行企业及相关利益者 。
- 手段和方式不同:国际政治中,常运用军事、外交、经济援助等手段;商业竞争则主要采用市场策略、产品创新、价格调整、广告宣传等方式来吸引消费者,打击竞争对手.
- 风险和影响不同:国际政治中,若策略失误,可能引发战争、外交危机等,影响地区或全球稳定;商业竞争中,策略失败一般导致企业市场份额下降、利润减少等,对行业和社会经济的影响范围相对较窄、程度相对较轻.
- 时间跨度和稳定性不同:国际政治中,国家间关系受多种因素长期影响,远交近攻策略需根据形势调整,稳定性较弱;商业竞争中,企业合作或竞争关系相对灵活,可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策略,时间跨度相对较短.
战国时期秦国运用“远交近攻”策略是一个典型的成功案例。
当时秦国在范雎的建议下实施这一策略。秦国地处西部,在战国诸侯纷争的局面下,范雎建议秦昭襄王交好远方的齐国。齐国位于山东半岛,和秦国在地理位置上相隔较远,秦国对齐国采取友好态度,比如开展一些外交访问、少量的贸易往来等。
而对于邻国韩、赵、魏,秦国则采取进攻态势。秦国利用自身强大的军事力量,对韩、赵、魏发动一系列兼并战争。以韩国为例,秦国不断蚕食韩国领土,攻占了像野王(今河南沁阳)这样的战略要地,使韩国的上党郡与本土隔离,为后续进一步的领土扩张打下坚实基础。
这种策略使秦国避免了多线作战的困境,能集中力量对付周边国家,逐步扩大领土,为其最终统一六国创造了有利条件。
1. 共享单车行业的过度竞争
- 以ofo和摩拜单车为代表的共享单车企业,在早期没有很好地运用“远交”策略。它们在同一城市等近距离市场中,为了争夺用户和市场份额,展开了激烈的价格战和投放量竞赛。例如,双方不断降低骑行价格,甚至推出免费骑行活动。
- 在“近攻”方面过度投入,忽略了和其他相关行业或者潜在远方合作伙伴的联合。而且,这种激烈竞争导致行业内耗严重。同时,由于过度关注身边对手,没有考虑到城市承载能力等外部因素,大量单车过度投放,造成城市空间占用、资源浪费等问题。最终,在资金难以维系、市场饱和且竞争过度的情况下,许多共享单车企业包括ofo都陷入困境。
2. 智能手机厂商的专利纠纷
- 部分智能手机厂商在竞争中,过于执着于对附近竞争对手的攻击。例如,某些品牌之间频繁地发起专利诉讼,试图打压对方在本地或相近市场的销售。
- 他们没有重视和远方优秀技术企业的合作,也没有联合起来共同探索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这种“近攻”方式使得企业将大量精力和资金消耗在法律纠纷上,忽视了自身产品创新和用户体验提升。最终可能导致企业在市场上口碑受损,技术创新滞后,影响了整个市场的健康发展。
在商业竞争中,要平衡“远交”与“近攻”策略,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是战略规划。企业要明确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从“远交”角度,制定长期战略,寻找远方有互补优势的合作伙伴,如在技术、市场渠道、资源等方面能相互补充的企业,建立战略联盟。例如,一家科技公司和远方的一家新材料公司合作,共同研发新产品。对于“近攻”,在短期战略中,分析周边竞争对手的优劣势,通过优化产品或服务来获取竞争优势,比如提升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高服务响应速度等。
其次是资源分配。合理分配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在“远交”方面,投入一定的资源用于维护和拓展与远方合作伙伴的关系,包括建立沟通机制、开展联合项目等。在“近攻”方面,将资源集中在市场调研、产品创新和营销推广上,以应对近距离竞争对手。例如,企业可以将部分资金用于与远方企业的合作研发,同时将另一部分资金用于本地市场的广告宣传,以突出自身产品优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