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讨论的挫折
悠然还清楚地记得那天的小组讨论课。教授要求每个学生加入一个三人小组,针对法国着名文学作品《红与黑》进行讨论和分析。这个任务看似简单,但对悠然来说,却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
教授在课堂上有条不紊地布置任务后,悠然被分到了一个三人小组。她的组员是两位法国同学,一男一女——让-吕克和玛丽安娜。这两位同学显然已经习惯了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方式,从他们的神态中看得出,对讨论和分享观点毫无压力,甚至带着某种不以为然的轻松感。
同学一:让-吕克的自信与傲慢
让-吕克大约二十二三岁,身材修长,穿着一件深蓝色的针织毛衣,搭配一条黑色窄脚裤,显得时尚而干练。他的黑发微卷,额前的刘海随意地垂下来,搭配他那张棱角分明的脸庞,让人不禁注意到他与众不同的气质。
从一开始,让-吕克就展现出了强烈的自信。他的法语流利且快速,讨论一开始便占据了主导地位。他言辞犀利,毫不费力地从《红与黑》的文本中提炼出中心思想,并结合时代背景,滔滔不绝地分析着主人公于连的野心与自我毁灭。
悠然一边听着一边奋力在笔记本上记下关键词,但她的大脑却根本无法完全跟上他的速度。他使用的法语词汇复杂而学术化,很多单词对于悠然来说是陌生的。她觉得自己像是身处一个语言的旋涡中,努力抓住每一个字词,却始终无法拼凑出完整的意义。
让-吕克没有注意到悠然的困境。他依旧继续着他的长篇大论,语速没有丝毫减慢,甚至有几分显得骄傲和得意,仿佛在炫耀自己的学识。
“于连象征的是那个时代年轻人的野心,他渴望超越自己的阶级,但在这个过程中,他的虚伪和自私将他一步步推向了毁灭。”让-吕克说道,眼中闪烁着智者的光芒。他似乎并不在乎其他组员的反应,仿佛他独自一人就可以完成整场讨论。
同学二:玛丽安娜的冷漠与距离
玛丽安娜坐在让-吕克旁边,身穿一件简单的米白色高领毛衣,配上了一条浅灰色的短裙和黑色的长靴。她留着一头栗色的长发,皮肤白皙,眉眼精致,整个人散发着一种巴黎女孩特有的优雅和冷漠。
相比于让-吕克的喋喋不休,玛丽安娜显得沉静得多。她不急着发表自己的看法,而是偶尔点头附和几句,仿佛她的任务只是提供短暂的意见支撑,让讨论得以继续。在她开口时,语气显得简洁而有力,但却少了几分热情。
“的确,于连的阶级跃升欲望是他悲剧的根源,”玛丽安娜轻轻说道,“但我们也不能忽视社会背景带给他的压迫,他的选择并非完全出于自愿。”
悠然努力听清楚每一个单词,但她的法语水平不足以完全理解这些复杂的表达。她想试着加入讨论,但玛丽安娜的冷静和疏离让她感到更大的压力。玛丽安娜的目光始终没有在悠然身上停留太久,似乎她并不期待悠然能够对讨论做出太多贡献。
悠然的困境:拼凑不完整的句子
当让-吕克和玛丽安娜讨论了一段时间后,讨论的节奏暂时放慢,气氛也随之变得微妙。悠然知道轮到自己发言了,她不能再继续沉默。她感到心跳加速,手心微微出汗,脑海里飞速地拼凑着可以说出口的法语句子。
然而,当她真的要开口时,所有的词汇都仿佛从她的脑海里消失了。她觉得自己仿佛陷入了一个空白的世界,思绪被语言的障碍打断,所有想法都没办法连贯起来。她努力挤出一句简单的评价:“我觉得……于连他有……很强的……野心……但是他……不太清楚……怎么……”
说到这里,悠然突然停顿了下来。她感到自己再也无法继续,舌头像打了结一样,所有的句子都拼凑得支离破碎。她的声音越来越小,像是被什么东西堵住了。玛丽安娜与让-吕克安静地看着她,空气里弥漫着短暂的尴尬。
让-吕克礼貌性地点了点头,接着又转向玛丽安娜继续他们之间的讨论,仿佛悠然的发言只是一瞬间的插曲,毫无影响。
被孤立的感受:疏离与无力感
那一刻,悠然感到自己的存在仿佛被忽略了。她感受到自己与这个小组之间的深深的隔阂,不仅仅是语言的障碍,更是文化、思维方式上的差距。让-吕克与玛丽安娜像是在表演一场无声的默契,而她却被排除在外,成为一个局外人。
她想融入这场讨论,想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但每次尝试都像是徒劳。语言的匮乏让她的思想无法自由流淌,她有很多关于《红与黑》的感受,却无法通过那不流畅的法语表达出来。这种无力感像是一股沉重的负担,压在她的胸口,几乎让她喘不过气。
小组讨论结束后,悠然收拾起书本,低着头默默离开教室。她感到自己仿佛与整个世界格格不入,所有的自信都在那短短的几分钟内消失殆尽。她走在校园的石板路上,寒风吹拂着她的脸庞,心里涌起了一种深深的孤独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