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宇的手指在设备的金属表面轻轻滑过,检查着螺丝的紧固情况和齿轮的磨损程度。他发现了一个轻微松动的螺丝,皱了皱眉,立刻从工具箱里拿出扳手,开始调试。彼得注意到了这一细节,他稍稍前倾,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许的光芒。
“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彼得用英语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好奇和关注。他对陈宇的认真态度感到满意,但又不想打扰陈宇专注的工作。
“这里的螺丝松了一些,可能会导致设备在高负载运转时出现轻微震动。”陈宇用流利的英语回答,手上的动作没有停下。他专注地拧紧螺丝,目光一刻也没有离开设备。
彼得微微点头,脸上的表情从初时的怀疑变得柔和起来。他欣赏陈宇的专业态度和细致的工作方式,心中对这位来自中国的工程师多了几分敬意。作为德国公司的资深工程师,彼得见过很多外国工程师,但陈宇的专业和认真打破了他以往的刻板印象。
“看来你对这个设备很熟悉。”彼得试探性地问道,他对陈宇的背景并不了解,想借此机会进一步了解。
“是的,我在国内处理过类似的设备。”陈宇停下手中的动作,转头看了看彼得,微微一笑。他的眼神中带着一丝自信,但更多的是一种冷静的从容。作为一个有着多年经验的工程师,他知道如何应对不同的设备和情况。
“很好。”彼得也露出了一个微笑。他的语气中带着一种难得的轻松和欣赏,这让紧张的工作氛围缓和了几分。两人交换了一个默契的眼神,仿佛在无声中达成了一种共识。
初次合作的考验
几天前,陈宇刚刚来到这家德国公司时,他感受到了强烈的文化差异和压力。德国工程师们严谨的态度和直接的沟通方式让他一开始有些不适应。第一次技术会议上,他提出了一个关于设备改进的建议,却被彼得当场否决。
“不,这样做不行。”彼得当时皱着眉头,语气坚决,“我们不能冒这个风险。”
陈宇一时无言。他深吸了一口气,默默地低下头重新查看数据,心里暗暗提醒自己不要急躁。他知道,在德国的工作环境中,必须用事实和数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那天晚上,他加班到深夜,反复测试和计算,确保自己的改进方案无懈可击。
第二天早晨,陈宇带着一份详细的数据报告和改进计划,再次站到了彼得面前。他用冷静而清晰的语调解释了自己的方案,并展示了详细的测试结果。彼得一边听一边点头,最后终于松开紧皱的眉头,露出了一个略带歉意的微笑。
“好吧,我承认,你是对的。”彼得用不太熟练的中文说了一句“对不起”,这让陈宇感到意外的同时,也拉近了两人之间的距离。他们最终按照陈宇的方案进行改进,设备的性能显着提升,这一成功让两人建立起了最初的信任。
工作中的默契
几天后的车间里,陈宇和彼得已经形成了一种默契。他们不再只是上下级的关系,而更像是合作伙伴。每当陈宇专注于检查设备时,彼得总会在一旁默默观察,有时会在关键时刻提出建议,而更多时候,他选择相信陈宇的判断。
“我们需要检查一下轴承的磨损情况。”陈宇的声音在车间的嗡鸣声中显得尤为清晰。他放下手中的工具,抬起头对彼得说道。
“好的。我来帮你。”彼得点头答应,迅速从工具架上拿来测量仪器。他们两人默契地分工,陈宇负责拆解设备,而彼得则记录每一个数据。他们的动作快速而有条不紊,仿佛已经合作了多年。
当陈宇发现轴承确实有些磨损时,他停下来,指了指设备内部的一处细微裂痕。“这里可能需要更换新的零件,否则在高负载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设备停机的风险。”
彼得低下头仔细查看,眼神中流露出认可的神色。“你说得对,我会尽快安排更换。”他用肯定的语气答道。这些日子的合作,让他对陈宇的专业性和判断力有了更深的信任。
彼得的质疑与陈宇的坚持
然而,并非每一次合作都如此顺利。在一次设备的调试中,彼得提出了一项新的测试要求,他认为某个组件的校准数据可能存在偏差。陈宇听完后沉默了几秒钟,然后摇了摇头。
“不,我觉得不需要重新测试,这个数据是准确的。”陈宇的语气坚定。
彼得微微皱眉,不太理解陈宇的坚持。“你确定吗?这可是最后的测试阶段,如果出现任何问题,我们可能会面临延误。”
“我非常确定。”陈宇从文件夹里拿出一张数据记录表,指着其中一项结果,“这些数据已经过了多次验证,偏差在可接受范围内。如果再重新测试,只会浪费时间。”
彼得沉默了片刻,眼中闪过一丝犹豫。他很清楚,陈宇对设备的熟悉程度不亚于他自己。最终,他决定相信陈宇的判断。“好吧,我相信你。”他说完,拍了拍陈宇的肩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