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日子一天天往前走,年味一天天变淡。
这天中午,陈大竹看着老爹在院子里编织斗笠,想着过年那天晚上媳妇说儿子上学堂的事。
硬着头皮坐在旁边,小心翼翼地说:“爹,我和花儿想把三毛送进学堂读几年书。”
老陈头听到大儿子的话,放下手中的竹条,想了想:“三毛今年也六岁了,上几年学堂也是好的,不过读书是大事,得和你弟和弟妹说一下。”
“知道了,爹,那我去劈点木头,灶房的柴火不够用了。”
老陈头被儿子的话弄的也没什么心思继续编织斗笠了,就起身回了屋。
晚上一家人坐在堂屋吃饭,煮得是年前腊肉,弄了一碗腊肉炒豆角,一盆水煮白菜。
“过段时间,我准备将三毛送去学堂读几年书。”沉默了许久的老陈头对着一家子说道。
大家吃饭的动作顿了顿,谁都没有开口说话。
这时还是钱氏打破了尴尬的气氛“老头子说得对,乖孙这么聪明,说不定能读出点名堂出来。”
林花儿见爹娘都这么说了,顿时开心道:“是啊爹娘,三毛打小就聪明,说不定读着读着就能考中秀才老爷了,那时咱们家就是耕读传家了,还能免税。”
“别说考中秀才了,就是童生在咱们这都没有,哪有这么好考中的。”老陈头吸了口旱烟继续,“先去读两年,不好就回来。”
听到这话儿,李大丫的表情才好转一些。
“那爹,咱们是不是得去镇上问问哪个学堂收人,束修多少钱?”陈大竹说道。
“先不用去镇上问,村长的孙子阿贵前两年就去学堂了,我先去村长家问问在哪入学,最好和三毛有个伴。”老陈头气定神闲地说道。
“那赶紧啊,这可是大事,问完好决定。”钱氏见老陈头慢悠悠的,就急了,这可是关乎孙子的未来大事,慢不得。
“行了,知道了,吃完饭就去。”老陈头这时也想快点去问。
期间大家的表情全部落入三毛的眼中,爷爷,奶奶,爹娘他们肯定是希望我去读书。
二叔这么疼我,也是不会反对,唯一担心的就是二婶,虽然平时也疼我,但我究根到底不是她的孩子,是人多多少少都有点私心,幸好最后没有出声反对。
至于姐姐们她们就更加不会反对,毕竟钱氏从小到大的洗脑不是吹的。
村长家在村口,老陈家在村尾,两家离的远,老陈头吃完饭就往村长家走去。
村长家也是茅草房,只不过比村中其他人家大许多。
村长比陈大柱叫小几岁,也是姓陈,原本是叫陈大石,后面去读了几年书,改成陈有为,他爹希望他能读出点名堂。
“村长在家吗?我是村尾的陈大柱。”老陈头在门外大声喊道。
正在吃饭的陈有为听到声音,有点诧异,虽然都是姓陈,但两家已经出了五服。
平时除了祭祖外,很少打交道了。
“在呢,大柱兄弟,我在家,你推门进来就是,门没关。”
老陈头进到堂屋,见陈有为还在吃饭,就想等他吃完饭再说,结果到是陈有为先开了口说:“大柱兄弟,找我什么事?”
老陈头搓了搓手,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村长,我家三毛今年六岁了,我们家打算把他送去学堂读几年书识点字,不知你家阿贵在哪上的学堂,束修多少?”
“害,原来是这么个事,我还以为有什么大事呢。你听我慢慢道来”
“在咱们这个地界,有三家私塾,分别是张秀才、李秀才和王童生开的,其中两家秀才是在龙门镇,王童生就在隔壁的小河村。”
“我家阿贵,就是在隔壁小河村上的私塾,离咱们村近,方便,关键是束修没有龙门镇的两家秀才高。”
“而秀才开的私塾每年除了要一两银子,肉干五条,大米三十斤。”
“但是小河村的王童生就少的多了,只要交五百文钱,肉干两条,大米二十斤。”村长说完还唏嘘了一下。
以前他爹,就是希望他去读书能改变家中的身份,只是读了几年发现自己没有这个天赋,就早早退学了。
等三个儿子出生后,望子成龙想把他们送去。
结果呢?一个个都不想去,就觉得读书苦。
幸好他们生了几个孙子,其中阿贵自己提出要去读书,不然他死了都不知道怎么面对他爹。
老陈头没想到他的询问,让村长感慨了这么多,想了一会儿道:“我家三毛也去王童生的私塾,一来近能早晚接送,二来就是去上几年学识点字,用不着秀才老爷。”
村长也不怀疑陈大柱骗他,现在他家就一个孙子,平时宝贝的不行,怎么可能让他小小年纪就跑到镇上读书。
于是笑着说道:“行啊,他们两个一起去,一起学,还能有个伴。”
“不过大柱兄弟,虽然王童生的私塾便宜,但是得自己准备书本,笔墨纸砚,私塾是不提供的,可以先到镇上买,私塾是元宵后才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