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海里,一支匈奴人的仆从小队在前进,他们大约三十个匈奴牧人,五十匹马,还有七辆马车,马车上捆着四十多个乌孙男女,他们在大声说笑。
突然,前方有口哨声传来,远远的他们都能看到,一支匈奴骑兵在向着自己走来。
头人大喊,“戒备!”,他坐在马上,拿出了斧头和盾牌。这片草原,没有什么人可以信任,你若是不展示武力,匈奴部落之间也会劫掠。很简单,只要说自己部族是死在乌孙人手里就行,那么奴隶和财富就是他们的了。
三十三个匈奴牧民,取弓,持刀,慢慢聚集到前方,迎着那个不大的匈奴队伍的方向。
袁华还是有一点紧张,他和八个战士骑马走在最前面,看上去吊儿郎当,双手都没有触碰武器。
可他们的身后的有三排,三十个男男女女,都已经将各种弩机上弦,等待着发射。
双方走到二百米,一个匈奴壮汉放箭,羽箭划破长空,斜斜插在袁华面前的草地上,箭矢没入泥土,羽杆在“嗡嗡”作响。
这就是“一箭之地”!
一箭的距离通常指的是古人用箭射出的长度作为度量,大约相当于一百三十步左右的距离,大约相当于今天的200米左右。这个距离是一个比喻性的说法,用来形容两个地点之间相距不远。
在古代,由于没有现代的精确测量工具,人们常常使用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或动作来作为度量单位。箭作为一种常用的武器和狩猎工具,其射出的距离自然成为了一个易于理解和使用的度量标准。
对方在高声喊着什么,可袁华听不懂,他只是低声说道,“走”。
前队的九人,突然就向左偏转,开始策马奔腾。
匈奴人的视线随着这九人在移动,可下一个瞬间,有匈奴人大喊,“散。。。”
可话还没有落音,对面原地不动的三十个男女骑手的弓弩已经扣下扳机和松开弓弦。
匈奴头人,就这么睁大眼睛的看着,他试图抬起左手的盾,可弩矢的射速比他认知的箭快的多,两根重弩的弩箭射透了他的身体,他的身体向后翻倒。
而他的身后,那些聚集起来的匈奴牧人,这一刻也倒下一片,十五人被射倒,乱成一团。
三十个射完弩的男女,打马回转,居然向着远处逃去?
匈奴人无比愤怒,他们盯着那三十个逃跑的人,大声叫骂,狠狠地用马鞭抽打自己的战马,开始提速追赶。
可就在这时又有族人在大喊,“右边,小心!”
就见,那刚刚策马奔腾出去的九人,已经回转马速提的极快,从右侧冲了过来。
老阿拉什大声喊道,“倒!”
九匹并排疾行的战马,马蹄翻飞;
九杆五米的长枪开始伏倒,枪尖如林,直指那刚刚开始提速的15名匈奴族人。
一百米,轻骑兵,其疾如火!
匈奴人和他们的战马看到那些锐利的矛尖,都有些害怕,想要侧转逃离,可两军已经交汇。
一瞬间,长枪入体的“噗呲”声,惨痛的嚎叫声,枪杆“咔嚓”的折断声,不绝于耳。
第一次冲阵,所有人都有些紧张,九杆长枪,只刺中五人。
袁华拿着断开的枪杆,从一个匈奴人的眼前掠过,右手挥动枪杆,狠狠地拍在他的脸上,马速加上手臂挥动的力量,这一下就把他打下马背,双手捂着脸,满地打滚,拼命嚎叫。
等到他冲出五十步,马匹回转之时,再看敌人,只剩下七人正在打马想要逃离。
可远处的三十人已经上好弩机,开始散成一条直线扑了过来,他们只能转向。
袁华大声喊,“射马,射马”
三十把弩箭射出,草原人比袁华更懂什么是骑战,他们全都向着马匹射击,人仰马翻,只有两人冲出箭阵。
一群解忧部骑兵追了出去,老阿拉什和古尔丽也紧追其后,双方在草原上开始了生死追逐。
半个时辰后,追击的士兵回来,两颗人头被扔在草地上,他们混浊空洞的眸子看着苍穹。
六月中旬的这一战,在袁华的安排下,众人进行了偷袭,没有一个受伤,只有一匹战马左肩被射中,休息几天就能好。
缴获战马四十一匹,一些粮食和武器,七辆匈奴人的马车。
解救乌孙族人四十五人,其中男人十个,女人三十人,小孩五人。
队伍的人数扩大到九十一人,其中男子二十四人,小孩十二人,女子五十五人。
他们埋掉这群匈奴人,整备武器,向着西北继续前行,依旧是装扮成匈奴人的样子。
喜欢大汉与罗马请大家收藏:(www.akshuwu.com)大汉与罗马爱看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