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中期,金城职工正面临着住房政策的变动与高涨的商品房价格的双重压力。
在那个年代,金城的职工住房政策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原本由单位分配的福利房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需要职工自行购买的经济适用房和商品房。金城所有的医院,也响应国家号召,开始推行住房商品化,鼓励职工自行购房。
然而,商品房的价格对于普通职工来说,无疑是一笔沉重的负担。年轻职工夫妻俩的月工资加起来也不过几百元,而当时金城的商品房价格已经攀升至每平方米上千元,这对于购房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
经过多日的打听和比较,王堪发现,虽然商品房价格高昂,但经济适用房和单位集资建房的价格相对较为亲民。而且,如果三妹入职医院,作为职工,按照政策,他们还可以享受到一定的优惠。但现在,只能买商品房。
第二天,王堪和杨妮来找三妹,杨妮说:
“趁着春节前这几天,赶紧把房子看好,年后装修,晾上半年,等你孩子生下来,正好可以住。”
王堪也说:“三妹,你现在有孩子了,得赶紧有个稳定的家。”
三妹有些犹豫:“可是,买房是大事,我一个人也决不了?”
杨妮说:“你忘了,上次吃饭时,李岚让你全权做主。”
三妹说:“话虽这么说,买房要一大笔钱,我哪里这么多钱?”
“别怕,咱们按夏末给的名片打给开发商试一试。”
电话拨通后,开发商很快派人陪着三妹等人去选房子。
在售楼处,各种户型让人眼花缭乱。
“这套房子采光好。”售楼员介绍着。
“可面积有点小。”王堪摇头。
“那这套,空间大。”
“但是位置不太好。”杨妮也发表着意见。
三妹心里着急,又拿不定主意。
“哎呀,到底选哪套啊?”三妹忍不住抱怨。 三妹对选房子没有做任何功课,对于什么是好房子,心里一点底也没有。
大家看了模型,又看样板房,三妹跑得有点累了。
就在这时,三妹的孕吐反应又上来了,她赶紧跑到一旁干呕。
“这可怎么是好?”王堪和杨妮也着急起来。
经过一番折腾,终于选好了房子,房子离金城第二医院有五分钟的路程,四楼南北通透。王堪选在同一单元五楼,同样的户型。每家交一千的定金。由于有地产商李老板的关照,剩下的钱,年后在签合同时交齐就行。
一千现金三妹倒也不在乎。李岚上次走时给了她三千元,结婚红包都给了她,有两千元。这段时间,她在学校做实验写论文,也没时间花钱,研究生补助都没有花完。
三妹走出售楼处,长舒了一口气。
“总算定下来了,可李岚还不知道呢。”三妹想着。
杨妮对三妹说:“你现在这个情况,还是回家去吧。在家里,最起码有你婆婆照顾你。”
第二天,杨妮送三妹乘车回家。杨妮搀扶着三妹,看见人多拥挤的地方,就绕过去。
三妹笑着对杨妮说:“你这样,弄得我也有点紧张。”
杨妮说:“你肚子里是我小外甥,我当然得小心了!”
其实,杨妮也是第一次看亲近的人怀孕,不知道该怎么办好,才弄得这么紧张兮兮。
三妹说:“我是医科生,自己知道该注意什么。”
杨妮说:“医者不自医,这个道理你不知道吗?”
“哎哎哎,我听你的。”三妹投降。
杨妮送三妹来到车前,抱抱三妹:“提前祝你新春快乐!自己小心点。"
她看着三妹上了车,坐好了,转到三妹座位旁的车窗下,拍拍车窗叮嘱:“一定要保护好我的小外甥!”看着三妹点头,她这才不放心地离开。
几个小时后,三妹回到自己的新家,婆婆公公很高兴。原本因为李岚和三妹都不回家过春节,心里有些失落的两个人,看见三妹的那一刻,顿时高兴起来。他们的高兴,三妹也能感受得到。三妹想,如果我告诉他们,他们要有孙子或孙女了,是不是会更高兴。
婆婆招呼三妹坐在上房,烤着火。她赶紧去给三妹填炕去了。公公招呼小儿子去给三妹新房将炉火生起来。
晚上,婆婆做了白菜猪肉馅饺子,三妹吃了几个,忽然就有些恶心,她忍着出了上房,在外面干呕了一会儿,擦了眼泪鼻涕,这才又进上房吃饭。
婆婆脸露喜色,喜滋滋地看着三妹吃饭。
等三妹回到自己的新房,婆婆跟进来,看着三妹说:“三妹,你是不是有了?”
三妹羞涩地点了点头。婆婆高兴地说:“那就好那就好!明儿想吃什么,就告诉我。”
婆婆出去后,三妹坐在炕沿上,手中轻轻抚摸还没有隆起的小腹,脸上洋溢着既幸福又略带忧愁的神情。
三妹站起身来,缓缓走到衣柜前,拿出李岚上次回来穿过的那件衬衫,把脸贴在上面,似乎还能闻到李岚的气息。她的眼眶微微泛红,喃喃自语道 :“李岚,你知道吗?咱们有孩子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