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源拿了个布包便去东跨院找老胡,将镇上的工匠此时正在商量处理的法子。
“四爷,来的正好。”老胡俯身施礼,“昨天已经把该挖的地方都弄了一遍,好在没有水渗到地基,省去不少烦恼。”
“老胡费心了。”清源拱手说道,“嫂子既然把腊梅都移出去了,这地面是否能全铺上青砖,也好方便行走。”
“一切听四爷安排。”老胡回道,“这样估计再有三几天便能齐活,到时候您就安心住进来。”
“老胡,你把这些埋在东墙下,依次排放即可。”清源把布包递给老胡,“这里还有面八卦镜,你就挂在院外的墙上。”
清水观路途较远,素娥见四爷是去闲游,便叫老胡准备了两辆马车,一车乘人,一车备上所用的物品,多玩几天无妨可一切还是安全打紧。
几人到了老龙口却犯了难,这里码头不像多年前的繁华,现今这往来船只少的可怜,正值冬季水位较浅,河道里的淤泥也未能及时清理,这人坐船还可以过去,现下没有能拉马车的船只。
清源倒也不急,留下人看着车马,自己和柱子正好吕铁匠那里看看,顺便打听打听去往清水观是否还有别的路程。
吕铁匠叫大龙要他陪四爷一同去清水观,这孩子熟悉去那里的路,往西南方向五六里处有个石桥,从那里可以过河。此外告诉清源,这两柄短剑便将完成,估计您从清水观回来就能拿到。
六子过来驾车,清源几人便进到车厢里闲聊起来。这几人年龄不差几岁,德文与大龙虽是初相识,但德文性情随和,大龙也憨厚老实,马车未到桥边,几人也熟络起来,嘻嘻哈哈地在车上聊得热闹。
临近傍晚一行人到了清水观山下,放眼望去这山看似少有人来,烂木枯枝随处可见,再看向由下而上的台阶,有些地方还有积雪未化,更显得一片孤寂清冷。
“四爷,咱是打算去山上留宿?”大龙问道。
“清水观还有人居住?”
“有的,这观中还有几位道人,半山腰也有人家居住。”大龙回道。
清源大喜,没想到这里看似荒芜竟还有人居住,可这要是去观里休息的话物品背上就走,可这马车该如何上去?
大龙想了想,便提议去东边的山脚处看看,那里也可进山,记得山脚处还有个客栈,自己有些时日没来了不知道客栈还在不在。
这山还不小,马车又颠簸了一阵,倒真看到一个客栈。
“四爷,这里原是进山的主路,咱们刚才的位置则是上山最近的。”大龙说完便跳下马车,跑去客栈敲门。
“真是好的很,省去很多麻烦事了。”德文也是第一来这里。
“四爷。”大龙跑回来,说道,“店家说这里还可以住。”
“几位觉得这样可好。”清源想了想,“咱们虽是游玩,但也得早去早回,留下六子几个伙计看着车马,咱们几个拿点随身的,趁着天还没黑,今夜就去观里休息可好?”
店内也是安静未见其他人客人吃住。客栈只有一层,大门处便是饭堂,桌椅摆放的整齐;后面是厨房和杂物间;过道处还开了道门,估计再往后走就是客房了。店内陈设虽是破旧却是收拾的干净。
掌柜的是一对年过五旬的夫妇,说还有两个儿子一家四口经营这家客栈。
清源叫柱子多付几天的费用,将伙计全都留下住店,其余四人轻装上山,最迟后天早上也就回来了。几人又在店里点了些热面,打算吃饱喝足再进山。
趁着热面还未上桌的功夫,柱子带几个伙计又去后面客房看看,不错,里面是两铺火炕,暖和的很。
几人正边吃边聊着,此时由大门进来一个年约三十的壮汉,清源抬眼看去恰好与那汉子对视,此人长得高大魁梧,浓眉方脸,双眼炯炯有神。
四人吃得饱饱的,又都多穿了件厚实的棉袍,夜里山中还是冷的很,保暖措施还是极其重要的。大龙和柱子各背了一个包袱,清源还从车马上取出吃食带上,留待去观里祭拜时使用。
喜欢素心斋话请大家收藏:(www.akshuwu.com)素心斋话爱看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