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家时,已经是下午时分,孩子们已经放课在院子里温习。刘氏已经在家里做好了饭菜,就等着这俩人回来一会就能开饭。
刘氏昨夜里回去陆林跟她说闲话,告诉她许卿昭跟小妹的婚事儿。给她吃了一惊。这才哪到哪,怎么就要谈婚论嫁了。
不过主婚人是公爹公婆的话,好像能说得过去。现在小妹家过的越来越好,自己这个做嫂子的是真为她高兴,不是说想她挣多少银子,是把这个家操持的圆满,能够自强自立,给孩子们也做个榜样,任何时候都跟她们小姑一样这么坚强。
后来两人在被窝里将许卿昭的方方面面都做了比方,得出的结论就是许家小子跟小妹简直就是天作之合。
现在看着两人同乘一匹马归来,刘氏脸上的那股子八卦劲儿藏都藏不住。
“刘嫂子,您看何物呢,看的如此全神贯注?”余烟注意到刘氏那道道炙热的眼光,就随心问了出来。
刘氏生怕被人发现了自己的小心思,赶忙讪讪的笑笑岔开话题:“余夫子,今天梅香学的咋样?乖不乖?”
“静阑是个聪明的,许多道理一点即通,很是乖巧。”
她今天教课,也大概看出了几个孩子的性格。清川(小盼)的性子沉稳,到底是年纪大些,学什么东西也比别的丫头通透。桑榆(小引)的性子活泼,虽然表面大大咧咧,但是内心细密,学东西也是个一点即通的。
最让她惊喜的就是静姝(小念)跟静阑(梅香),静姝年纪尚小,但是学东西却比三个姐姐都要快,况且这个年纪开蒙是最合适的,倒是让余烟高看了几分这个四岁的小丫头。
静阑更是不说,在家中是有学习过大概,认得些字,现在已经在学习其他三个孩子后面才会学到的字了。
不得不说,欢喜家这几个丫头都是聪明的,这倒是省了她不少心。
自从小盼拜师,就不再去向嫂子家里学习女工刺绣了。当时交了两个月的束修,正好现在两个月也到了,就不再天天跑过去学了。
好好的在家里跟着余烟学学问,后面余烟会抽课教些琴棋书画,还有女工,偶尔会教些礼仪。这都是跟欢喜商量过才决定的课程。现在嘛,就开蒙吧。
“孩儿们,娘给你们带了糖葫芦,快来拿。阿初梅香也快来,还有给你跟你弟弟们也有。”
她拿了一把糖葫芦,走进院子一人塞了一个。多给了梅香两个让她带回家给平安平乐带回去。
梅香吐吐舌头,她喜欢小姑,小姑每次去镇子上都要去她家给爷奶带东西。自己跟弟弟们都有糕点甜食可以解馋。
“谢谢小姑!”小丫头拿着糖葫芦,就坐在自己的课桌上开始大快朵颐。
“嘿嘿,谢谢欢欢姐姐。”徐瑾初也坐在一旁,跟孩子们一样开始享用美味。
赵欢喜走近,发现几个孩子们的桌上的沙盘里都是些歪歪扭扭的鬼画符。
双眼一闭,不忍直视。安慰自己这才第一天,已经很好了,这样说服自己。
四小丫头的课桌都是赵欢喜画了图纸,找林木匠打的,像是前世自己学校的那种。上面一块长木板,下面有空间可以放书本,两个并排算一组。做了两个。还打了四个小小的板凳。
但是小念还太小,只能先坐个高凳,小脚着不了地,在空中扑腾,看起来可爱的不行。
而授课的黑板可是有讲究的,她托老林木匠找了块大木材,有个一米四五那么长,一米左右宽。再涂上漆树上采的生漆,上了两三次再反复晾干,这块木板就变起漆黑如墨。
再打个支架,将这块木板架起来,这样余烟就可以在这块简易黑板上面写写画画,非常的方便。
至于粉笔,则是用石膏做的。在这个时代,已经有人将石膏采出来,或是入药,或是作建筑和艺术。除了贵些。倒也能买着。
来处自然是在文春堂,她当时费了好大些口舌功夫才拿了十斤回来。
回来之后去竹林砍了比手指粗些的竹子做模具,在石膏里加入水,觉得不粘连后面又加了些淀粉,装进模具然后风干脱模。一根根不是那么像粉笔的粉笔就出现了。
不管它好不好看,能用就是好粉笔。
看向黑板,余烟的字苍劲有力,大气蓬勃。如果说许卿昭的字是涓涓细流,那余烟的字迹就像是巍峨的高山,透露出一股坚韧不拔的力量感。
字迹反应人心,余烟的内在应该是强大的,有不服输的力量。赵欢喜真是觉得这个师父选的相当的满意。
余烟看见她在欣赏自己的字迹,走上去笑着说道:“欢喜,你可真是巧思,做的这几样东西简直就是为了教书量身定做般,也不知道你这脑瓜怎么长得,这么冰雪聪明。”
欢喜被她夸的不好意思,这都是前世自己初中的时候的知识,有个化学老师非常的幽默风趣,讲了很多这些课本上没有得知识。
“嘿嘿,我就是干这些没用的行,走吧,咱们吃饭去,二嫂子也不知道做了啥,香的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