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向北开拔,张晓忠立于马上,目视前方。
此时已是深秋,北风萧瑟,旌旗猎猎作响。
大军行进间,甲胄铿锵,马蹄如雷,声势浩大。
一路北上,张晓忠每日与诸将商议军务。
关胜、呼延灼、卢俊义三位名将皆是久经沙场之人,对边关地形了如指掌。
武松、徐宁、凌振和杨志虽然资历尚浅,但也各有所长。
"都督。"一日议事时,关胜开口道,"依末将之见,我军应先在边境重镇驻扎,修整一番再做打算。"
呼延灼也道:"不错。此去边关,还有三日路程。待到了地方,也该让将士们休整一番。"
张晓忠点头应是。
这些天来,他一直在思考如何开展这场战事。
金人骁勇善战,若是贸然出击,恐怕不妥。
更何况,此番出兵,事关重大,更要谨慎行事。
三日后,大军终于抵达边关重镇。
这是一座名为铁岭的城池,城高墙厚,城下还有一条涓涓溪流。
张晓忠命令大军在城外安营扎寨,随即让几位将领前来议事。
"诸位。"帐中,张晓忠沉声道,"如今我军已到边关,接下来该当如何行事,还请诸位献策。"
关胜起身道:"都督,末将以为,当先派斥候打探虚实。金人向来谨慎,我军五十万大军压境,他们定已得到消息。"
"正该如此。"张晓忠颔首,随即看向卢俊义,"卢将军,你向来善于用兵,可有良策?"
卢俊义略作沉吟:"都督,末将以为,我军既已来到边关,当先筑城固守,一面修整,一面等待时机。待金人得知消息,必然会有所反应。"
正说话间,忽见一名斥候匆匆进帐:"启禀都督,前方二十里处发现金人斥候!"
帐中众将闻言,不约而同看向张晓忠。
张晓忠面色不变:"传令下去,继续派人盯着。若有金人动向,即刻禀报。"
斥候领命而去。张晓忠环视众将:"诸位,这便是金人的反应了。待他们得知我军已到边关,定会大为震惊。"
"都督。"武松忽开口,"要不要派人追那些斥候?"
张晓忠轻轻摇头:"不必。让他们回去报信也好,也好让金人知道我大宋的决心。"
此言一出,诸将皆是眼前一亮。
确实,这五十万大军压境,本就是在向金人示威。
若是打草惊蛇,反倒不美。
"接下来几日。"张晓忠沉声道,"大军且在此修整。诸位将军各司其职,务必让将士们尽快适应边关气候。"
众将轰然应诺。
待众人散去,张晓忠独自立于帐外,遥望北方。
他知道,一场惊天动地的大战,即将开启。
只是眼下,还需耐心等待。
金人若要应战,必然要先召集兵马。
而这段时间,正好让大军修整,为接下来的战事做准备。
次日清晨,张晓忠正在查看地形图,忽见一名斥候快马加鞭而来。
"启禀都督,金国上京方向已经有大批兵马集结!"
张晓忠抬头,淡淡问道:"可探得具体数目?"
"回都督,约有二十万人马。"斥候抱拳道,"而且还在不断增兵。"
张晓忠转头看向一旁的关胜:"关将军以为如何?"
关胜捋须沉吟:"都督,金人动作如此之快,看来早有准备。不过,依末将之见,他们此番集结,更像是为了震慑我军。"
"震慑?"张晓忠冷笑,"他们若真有把握,就不会只派二十万人马了。传令下去,命凌振准备火炮,徐宁准备连弩,其余各部严阵以待。"
关胜领命而去,张晓忠又唤来杨志:"你带一队人马,在城东三十里处设伏。若见金人斥候,不要轻举妄动。"
"末将明白。"杨志抱拳,"都督是要让他们摸不清我军虚实?"
张晓忠点头:"正是。金人向来谨慎,贸然出击不是他们的作风。让他们多猜几日也好。"
正说话间,武松大步入帐:"都督,凌振那边火炮已经准备妥当,徐宁的连弩也已分派到位。"
张晓忠点头,眼中闪过一丝精光。这些天来,他一直在思考如何开这一战。
金人骁勇善战,最擅长的就是佯攻与骑射。若是正面交战,即便我军人多,也未必能占到便宜。
他走到沙盘前,手指轻轻拂过:"诸位,依我看,此战若想取胜,需得步步为营。"
"都督请讲。"关胜等人围了上来。
张晓忠指着地形图道:"铁岭此处,北靠群山,南临平原。山中多有隘口,若是金人大军压境,定会选择从这些地方突袭。"
他手指移向山中一处:"这里,是通往我军大营最近的一条路。依我之见,我们当在此处设伏。"
"如何设伏?"卢俊义问道。
"凌振的火炮,便是为此准备。"张晓忠沉声道,"金人最怕的就是火器。我们在此处设下火炮,再让徐宁的连弩手埋伏两侧。待金人入谷,便可首尾夹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