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山娃青年80集
统计员张晓东吹响了口哨,然后对同学们大声的喊道:
“同学们!为了下井安全起见,我们排成两路纵队,我带着赵班长打头阵,林老师押后阵。”
他的喊声未落,大家自觉地在更衣室外面,站好了两排队伍,山娃站在了最前面,林老师走向了队伍的末尾。他又大声的介绍说:
“今天我们由副井要坐罐笼车下井,到180米深度的第11巷道,然后再坐双轨电瓶车走10公里的主巷道,再步行200米穿过一个斜井,就到了采煤区的掌子面。然后参观全自动化的采煤机,看看它是怎么用割煤机采煤的,煤炭又是怎么被运输到地面的。 到掌子面大约需要两个多小时,采煤工人每天六个小时工作时间,在上下班的路途上,需要4个多小时,每天下井一次需要10个多小时。”
“我靠!”山娃心里惊呼,暗暗地打了一个寒颤,心想:到地下180米深,这也太深了,要穿透地球吧!还要在里面再坐10公里的电瓶车,这也太远啦!采煤工人可真不容易呀!
只见张晓东默了默,又吹响了用红丝线套在脖颈上的口哨,“嘟嘟!”“嘟嘟!”然后又萧然说道:
我戴着口哨,大家听我吹哨指挥,跟着我走。巷道很复杂,岔路口很多,千万不要走丢。大家听清楚了吗?”
“听清楚了!”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大声回答道。
于是,他和山娃走在最前面,走向了副井的井口,到了井口旁的站台上,只见竖井口里面有两组罐笼在上下穿梭着,运送着上下班的掘进和采煤的工人们。
“嘟嘟!”“嘟嘟!”
“大家请注意!注意!要分成8人一组坐罐笼,向后面传话,不能多上人,超重危险!”统计员张晓东又大声跟前面的同学说道。
“8人一组坐罐笼!”“8人一组坐罐笼!”“不能超重!”“不能超重!”大家口口相传,一直传到了末尾林老师那里。
山娃、张晓东和其他六位同学,坐上了第一个罐笼。
“嗡嗡!嗡嗡!”罐笼就和电梯一样,瞬时间,向下滑了下去!
“我靠!”这罐笼好快呀!比电梯可快多了。像一个铁皮笼子,承载着8个人,又快又稳!里面有灯光,照在同学们的脸上,四壁都是铁皮包裹着,看不到外面的世界。
山娃感到一阵阵耳朵发沉,牙巴骨发紧,不敢吭声,双眸凝视着罐笼顶部那昏暗的灯光。张晓东说道:
“大家感到耳朵发沉,牙巴骨发紧了吧?”
“嗯!”同学们轻嗯着,点点头。
“这是大气压的作用,不要害怕,习惯就好了!不时地咽咽唾沫就能缓解。”统计员张晓东又笑呵呵的告诉着大家。
山娃按照他教给的方法,咽了咽唾沫,确实减轻了症状,于是沉声对张晓东说道:
“嗯!这个方法管用!好多了!”
其他同学们也都效仿咽着唾沫,轻嗯着点头,表示症状缓解了。
大约半个多小时,就到了井下第11道巷。山娃和张晓东下了罐笼车,站在了主巷道的电瓶车车站里。拱形的主巷道,被灯光照射的如同白昼,就像到了另一个世界。地面上铺设着犬牙交错的小轨道,穿梭着来来往往的电瓶车。
同学们陆续都到了井下,集合到了双轨电瓶车的车站里,张晓东又“嘟嘟!”吹起了口哨,大声和同学们说:
“四人一组坐一节车厢,大家自动分组,紧挨着上车,不要让其他工人插队呀!”
于是,同学们立即分组上车,每一列电瓶车,就像小火车一样,前面车头挂着20节车厢,每节车厢面对面双排座,一排座位只能坐两人。
等大家坐好后,张晓东站起来,“嘟嘟!”吹响了口哨,示意司机师傅可以开车出发了。
“轰隆!轰隆!”电瓶车缓缓驶进了主巷道,车轮和铁轨的摩擦声不断作响。
主巷道就像高速公路的隧道一样,拱形顶部相隔20米就有一盏电灯,把整个巷道照的明亮。地上铺有两排的双轨道,往返来回运送着上下班的采煤工人和其他人员,有时也运送物资物品的小货电瓶车,来回穿梭在主巷道里。
在电瓶车上,张晓东打破了寂寞,又闪着双眸,对山娃和其他同学介绍说:
“林西矿,井下共有12道巷,咱们的下面还有一层主巷道,最深度要达到220多米;每层主巷道又有若干条分支巷道,分支巷道延伸到掌子面就是采煤的作业面,俗称“掌子面”,煤层厚度平均在8米左右,煤层最高的达到10米以上,最薄的也有4米。一般在6米以上的煤层,就可以用德国进口的“自移液压支架滚筒式割煤机”进行自动化采煤。”
“现在咱们去的是哪个掌子面啊?煤层厚度是多少?一个班能产多少煤炭呢?”山娃拧着双眉,好奇打断了张晓东的介绍,追问道。
“我们现在要去F2205号掌子面,煤层厚度9.8米,煤层走向平稳,适合用德国进口的割煤机采煤,一个原班分四班倒,每班工作6小时,四班一昼夜产煤量平均500吨左右。”张晓东看着山娃,萧然的回答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