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面战场中央,双方的主力大军静如山岳,虎视眈眈。
在战场的侧翼,刀光与火焰已然拉开了血腥的序幕。
这里,不再是试探,而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死较量。
大夏军队的左翼,由高丽与新罗的仆从军组成。
这些士兵身披简陋的铠甲,手持火绳枪与长矛,在战场上组成了一道钢铁防线。
他们人数众多,但装备远逊于英伊联军的步枪兵。
炮火如雨般砸向阵地,炸开的泥土与残肢四处飞溅。
高丽的世子李昌烈身披战甲,站在阵线后方,亲自指挥着士兵们重整队形。
“稳住阵脚!不要后退!让敌人看到我们的决心!”他挥舞着佩剑,大声指挥道。
前线的士兵们在密集的火力中顽强坚守。
新罗的火绳枪兵交替开火,枪口喷出的硝烟掩盖了他们满是汗水与血污的脸庞。
一名年轻的新罗士兵跌倒在地,他的左腿被炮弹炸断,鲜血涌出。
他挣扎着举起火绳枪,瞄准敌军冲锋的步兵,扣下扳机。
敌军士兵应声倒地,他却再也没有站起来。
在右翼,瀛洲幕府的铁炮队与骑兵正面对抗英吉利与印度骑兵的联合冲锋。
这片战场是双方力量最为激烈碰撞的地方,鲜血与钢铁在这里交织,形成了一幅残酷的画卷。
德川宗一郎站在阵地中央,身披黑色甲胄,目光如同鹰隼般锐利。
他亲自挥刀迎战,用指挥刀劈开了试图冲破防线的印度骑兵。
“幕府的军魂不可辱!铁炮队,射击!”
铁炮队井然有序地列阵,燧发枪在他们手中成为收割生命的利器。
枪声密集如雨,击退了敌军的一次次冲锋。
敌人的数量太过庞大,每一轮攻击都让防线付出惨重的代价。
幕府的一名大名身披银色盔甲,率领亲卫队发起反冲锋。
他们举起太刀,高喊着:“为了幕府,为了大夏!”刀光划破空气,将敌军的骑兵砍翻于地。
“无论死多少人,我们都不能退缩半步!”大名的声音传遍阵地,激励着濒临崩溃的士兵们再次顶上战场。
双方的左翼与右翼都陷入了惨烈的僵持,战场的每一寸土地都染满了鲜血。
高丽与新罗的士兵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前线的战壕已经被尸体填满。
他们的指挥官李昌烈与金泰贤脸色苍白,却依然坚持指挥着残存的部队。
瀛洲的铁炮队与骑兵也几乎被压榨到了极限。
德川宗一郎的甲胄已被血污染红,他的刀刃崩缺,但依旧高高举起,指挥着最后的防线。
远处,刘鹭站在高地上,注视着这场血腥的战斗。
“若非我亲眼所见,恐怕难以想象,他们能为大夏拼到这种地步。”他看着战场上拼死守住阵地的仆从军,心中充满复杂的情感。
“人命,在这片土地上,实在是最廉价的东西。”他低声自语,眼神中却闪烁着一丝决绝。
当日暮的金色余辉洒在战场之上,一面英吉利皇家旗帜缓缓升起,猎猎作响。
随之而来的是一支仪仗队,他们身着鲜红军装,手持精致的火枪,步伐整齐而威严。
“那是英吉利王室的徽章!”一名大夏士兵惊呼,视线投向敌阵中那位高大英俊的男子。
他骑着一匹纯白的战马,身披华丽的军装,胸前缀满勋章。
他,就是英吉利女皇的弟弟,亨利王子。
亨利王子的出现令英伊联军士气大振。他高举佩剑,声音清晰而坚定地传遍战场:“今日,英吉利的荣耀将在此地延续!士兵们,向前,摧毁这些东方人的抵抗!”
远处,大夏的阵营内,沉寂的旌旗开始扬起,整齐的号令声传来。
刘鹭站在一座高地上,目睹了这一切。
他的身后,大夏最精锐的线列步兵缓缓集结。
这支军队是他亲手打造的结晶。他亲自挑选荷兰退役教官,引入西洋的线列战术,并结合大夏军队的纪律与韧性,锤炼出这支钢铁般的部队。
士兵们穿着统一的浅蓝军服,胸甲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每个人的火绳枪枪口整齐如一,刺刀在枪口下方寒光逼人。
他们以整齐的方阵缓缓推进,脚步声如同战鼓。
在队伍前方,军乐队开始奏响激昂的战歌,鼓声与号角声交织,将士气推向顶点。
刘鹭没有直接指挥战斗,而是亲自擂鼓助威。他站在鼓台前,双手紧握鼓槌,重重敲下。
“咚!咚!咚!”每一下鼓声都如雷贯耳,传递到士兵的耳中,化为冲锋的动力。
“大夏的土地不容侵犯,南洋的天空不容玷污!全军前进,决不能退缩!”刘鹭高声呐喊,目光中燃烧着怒火。
两支军队在战场中央缓缓靠近,列队如同精密的机器,每一步都透着威严与纪律。
英伊联军的步兵率先开火,火枪齐射如同一片火雨,朝着大夏的阵线倾泻而下。
第一排士兵迅速跪倒装填,第二排紧随其后继续射击,层层递进,火力连绵不绝。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