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府清静了几日,只等宇文家来下聘。宇文尚书家里没有得力的女眷,郭夫人是个糊涂的,长媳韩氏对这桩婚事也不大满意。幸好宇文尚书早有谋划,请到了晋王妃为主媒。晋王妃小萧氏既是亲王妃,又是杨家妇,与英王家关系不错。从晋王这边论,杨芙称她一声皇婶。晋王妃平日人缘好,长袖善舞,能说会道,正好做冰人。
正月二十六那日,风和日丽,气氛让人觉得非常喜悦。晋王妃领着宇文尚书和宇文基来英王府下聘,向杨家解释说郭夫人最近身体有点问题,脑子也不十分清楚,所以没有女性长辈来。杨家也知道宇文尚书府里的情况,族中的老一辈没有正经的原配媳妇。郭老夫人虽是个原配的,但脑子糊涂,大事理不清。又想着这桩亲事是皇后做主的,两个孩子也有情意了,宇文尚书的诚意也有,将就着说事吧。
韩氏选的东西都是中等的,宇文尚书又亲自去库房选了一部分上等的,宇文基又加上一些个人的私藏。总体上宇文家送来的聘礼中规中矩,不算出挑,也不算失礼。英王府收了聘,写了婚书,摆了酒宴招待了未来的亲家与媒人。席间宇文尚书就表示,两个孩子的年龄都不小了,希望节奏进行的要比一般人家快。杨家也有同感,双方一拍即合。
过了几日,宇文家请期定的迎娶时间为八月十八,酉时三刻吉时举行正礼。中秋这时节气温很好,不冷不热。蔬菜水果新粮都下来了,鸡肥羊美。酒席也好摆,办喜事正好。英王府接了贴,觉得妥当,欣然同意。双方的婚事就算定了,各自准备嫁娶所用。
英王妃开始忙着给大女儿准备嫁妆,府里定的嫡女嫁妆钱是五千贯,杨芙很得父母喜爱,英王妃准备私下贴不少东西。大到田地房产,车辆马匹,金银珠宝,绫罗绸缎。小到家具碗盏,日常用品。总之,吃的用的,穿的戴的,铺的盖的,一应具全。最后,连白事装裹都给备上了。
杨依依管不着家里的琐事,就时常去曲池坊那边的工地察看施工进度。有空了与封长青议论活字印刷的事。封长青心灵手巧的,很快就琢磨出烧制活字的技术。二十二个女孩子都跟着学,用的字体就是杨依依说的印刷体,在五号院的后院设了三个大窑,每天都制成不少字块。烧的字是《诗经》里的内容,只是常用的字多制一些备用。
杨依依看活字印刷上了正道,觉得发财的机会来了。依照前世在图书馆工作看过的《唐传奇》、《聊斋志异》、《三言》、《二拍》里的故事,捡着那记得的住的,根据这个时代的背景,改编了不少小话本。封长青看的不住点头,觉得杨小姐实在有大才。
二月初二,青龙节。那日微风,小雨。中午时分,杨家的姑奶奶杨雁母女来了。领着一个不小的车队,车上盖着厚厚的油布。随行的有六个婢女,两个大点的有二十出头,四个小些的十五六岁,还有新买的四个男仆,其余的几十人全是英王派的护卫。
老夫人迎到二门,一见了女儿,忍不住眼泪下来了。杨雁扑到母亲怀里,四十岁的人了,见了亲娘就受不了委屈,哭得直打嗝。
英王妃在一旁道:“多年不见,妹妹这是见了亲娘,撒娇呢。别哭了,高兴的事,哭什么呢。”杨雁听她大嫂逗趣,忍了眼泪。扶着老夫人,跟着众人往后堂去。到了老夫人的正堂,让她女儿豆宝儿上前拜见长辈。
豆宝儿给老夫人磕了一个头,口中喊外祖母。老夫人把豆宝儿揽到怀里,亲亲宝宝的叫着。过了一会子,豆宝儿又给英王妃、李夫人磕头,称呼大舅母,李舅母,给陈氏也行了礼,称一声五舅母。
老夫人吩咐:“依依回她自己家去了,让雁儿与宝儿暂时住那两间房去。到秋天,芙儿出嫁后,让霏霏就搬到芙蓉院住去。”
英王妃与陈氏听了,心里都不是很痛快。合着你的姑娘与外孙女一回来,我们的姑娘就都要给她们腾位置呀。但也就是想想,没必要跟老夫人弄得不愉快。
杨雁毕竟是成人了,听了母亲这话,又看看两个嫂子的脸色,觉得有点不自在。可也没什么好法子,只应承道:“是,就听母亲的安排。”一边让人把给府里各人的礼物拿来。
给老夫人是一些泉州特产,一对天女散花的瓷塑,五幅福寿双全内容的纸织画,自家茶山出产的茶叶,蜜制佛手柑,干米粉,泉州老醋,十卷丝绸,十二个小小的形态各异的狮形玉雕。
给英王的是黄金制酒具一套,莹石制的夜光杯一对,收集的兵书古籍一堆,紫色府绸两端,绯色茧绸两端。杨侍郎的与英王的大体一样,就是送的书籍是营造方面的。
英王妃和陈氏、李夫人三人是一样的,一套五件黄金制的福寿首饰,大金锭两对,白玉镯一对,黄豆大小的珍珠项链一条,十种花色各一匹的好丝绸,一套秘色瓷茶具,茶叶十斤。
众公子都是一些文房用品,上好黄花梨的手串一个,小金锭五对,银豆子一盒。众小姐与年轻的媳妇们都是活口的金镯子一对,上好的胭脂花粉一套,花样丝绸五匹,小金锭五对,银瓜子一盒。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