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宇站在书房的窗前,望着窗外那片郁郁葱葱的树林,心中却没有一丝宁静。他深知,自己刚刚完稿的这部小说,虽然凝聚了无数心血,但要想真正在文学的星空中闪耀,还需要经过专业眼光的审视。于是,他深吸一口气,转身走向电脑,开始了寻求专业意见的重要举措。
他坐在电脑前,手指在键盘上轻轻敲击,仔细地挑选着收件人。那些在文学界德高望重的前辈们的名字一一浮现于脑海,如文学泰斗李老,其作品以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精湛的文字功底着称,曾引领一代文学风尚;还有资深编辑张姐,她有着一双慧眼,发掘过众多优秀作品,对文字的敏感度极高。林宇慎重地将他们的邮箱地址输入收件栏,随后,又将自己精心整理好的手稿作为附件上传。在邮件正文中,他怀着无比诚恳的心情,洋洋洒洒地写下了一封信。
“尊敬的[前辈/编辑称呼]:
您好!我是林宇,一名在文学道路上不断探索的创作者。这部小说于我而言,是一次充满挑战与突破的旅程。创作初衷源于我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以及对文学更高境界的追求。在创作过程中,我犹如在黑暗中摸索的行者,从最初的构思灵感到情节的构建、人物的塑造,每一步都历经艰辛。如今完稿,我深知自己的局限,所以怀着万分的敬意与期待,将手稿呈递给您,渴望您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审阅,并给予我您那宝贵且专业的意见。无论批评还是赞扬,对我来说都将是无比珍贵的指引。
林宇敬上。”
点击发送键的那一刻,林宇仿佛将自己的孩子送入了一个未知的考场,满心都是紧张与期待。他靠在椅背上,思绪开始飘散。
他的书房里,四周摆满了书籍,那些层层叠叠的书架就像一个个沉默的见证者。阳光透过窗户的缝隙洒在书桌上,形成一道道明亮的光线,尘埃在光线中飞舞,似是在诉说着创作的不易。墙上挂着一幅他自己绘制的简易地图,那是小说中故事发生的虚构小镇的布局图,每一条街道、每一座建筑都倾注了他的心血。
在等待回复的日子里,林宇的生活仿佛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拉扯着。他每天早早地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手机查看邮箱。每一次消息提示音响起,他的心都会像被一只无形的手猛地揪起,眼睛迅速地扫向屏幕。有时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广告推送,他的眼神会瞬间黯淡下去,失望之情溢于言表;但哪怕只有一丝可能是回复的希望,他都会迫不及待地打开邮箱。
有一天,他正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手中拿着一本小说试图分散注意力,可眼睛却总是不自觉地看向手机。突然,手机震动了一下,他几乎是从沙发上弹了起来,手指慌乱地解锁屏幕。当看到是朋友发来的一条问候信息时,他长舒了一口气,又缓缓地坐了回去,心中的紧张却丝毫未减。
他的脑海里就像一场激烈的辩论会,不断地交替着两种声音。一方面,他担心那些文学前辈和专业编辑会指出无数自己未曾察觉的问题。他仿佛看到李老皱着眉头,严肃地说:“这情节的连贯性太差,人物的转变过于突兀,思想表达也不够清晰。”或者张姐犀利地评价:“文字的雕琢痕迹过重,故事缺乏真实感,难以引起读者共鸣。”这样的想象让他坐立不安,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创作能力。
另一方面,他又怀着一丝期待,幻想着能得到高度的认可。他想象着李老面带微笑,赞赏道:“这是一部极具创新的作品,构思独特,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对文学界来说是一股清新的风。”张姐也点头称是:“文字优美且富有感染力,主题深刻,定能在读者心中掀起波澜。”这种美好的憧憬让他的脸上偶尔会浮现出一丝微笑,但很快又被紧张所取代。
林宇深知,无论结果如何,这都是他必须面对的考验。他想起自己曾经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那些挫折,如在描写一场激烈的冲突场景时,他反复修改了无数次,始终不满意。他跑到公园里,观察人们争吵时的神态、动作和语言,回来后又重新构思,才终于写出了一段令自己较为满意的情节。他告诉自己,就像曾经克服那些困难一样,这次也要勇敢地接受专业意见,不断完善作品。
在这煎熬的等待中,他决定不再干坐在家里。他走出家门,来到了一家街边的咖啡店。店内弥漫着浓郁的咖啡香,轻柔的音乐在空气中流淌。他找了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下,看着窗外熙熙攘攘的人群。这时,他的手机再次震动,他的心又一次提到了嗓子眼。打开一看,是一位文学爱好者朋友发来的信息,询问他小说创作的进展。林宇无奈地笑了笑,回复道:“已完稿,正在等专业人士的意见,忐忑不安啊。”朋友回了一个鼓励的表情,这让他的心里稍微有了一丝温暖。
他开始回忆起小说中的那些角色,仿佛他们就在身边。主角林晓在面对家族秘密和个人理想的冲突时,那坚定又迷茫的眼神;苏瑶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挣扎时的纠结与勇敢;苏晨在守护家族责任与理解变革之间的内心转变。他深知这些角色的塑造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而专业意见或许能成为点亮他们灵魂的关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