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宇迈着略显沉重却又坚定的步伐走进了出版社那扇明亮的玻璃门。出版社内弥漫着纸张和油墨的气息,编辑们在各自的工位上忙碌地敲击着键盘,电话铃声此起彼伏,讨论声交织成一片文学的喧嚣。林宇径直走向会议室,那里,编辑团队已经等候多时,会议桌上铺满了打印出来的新作品稿件和各种市场调研报告。
林宇清了清嗓子,率先打破沉默:“大家都知道,这次的作品创作过程中 AI 起到了关键作用,这既是亮点也是挑战。我们得制定一个全新的宣传推广策略,突出这个独特卖点。” 编辑小李推了推眼镜,拿起一份宣传文案初稿,说道:“林老师,我觉得我们可以这样开头,‘在科技与文学的交汇点,林宇老师大胆探索,运用先进的 AI 技术为创作注入新的活力,带你走进一个前所未有的文学世界。’ 然后详细描述您在创作时,比如构建世界观的部分,AI 是如何提供海量新奇元素,而您又是怎样筛选整合,赋予其灵魂的。” 说着,小李翻开作品中的一段关于未来城市的描写,AI 生成了许多充满科技感的建筑和交通方式,林宇在此基础上,加入了居民的生活细节和情感故事,让这个未来城市鲜活起来。
编辑张姐接着说:“我们还可以制作一些短视频,展示您与 AI 互动创作的过程,让读者更直观地了解这种创作方式的独特之处。比如,在设计主角的性格时,AI 给出了几种性格模板,您通过回忆生活中的真实人物,将不同的性格特点融合,创造出了一个复杂而又迷人的主角形象,这背后的故事一定能吸引读者。”
林宇全神贯注地聆听着对方的讲述,眼神专注而明亮,仿佛生怕错过任何一个重要的细节。他不时轻轻地点头,表示对所听到内容的认同和理解。同时,手中的笔也在笔记本上飞快地舞动着,将那些关键的信息一一记录下来,那字迹工整而清晰,宛如精心雕琢的艺术品。
他心里非常清楚,这一次的宣传活动意义非凡。它不仅仅是要去吸引众多读者的目光,让他们仅仅被表面的华丽所吸引,更是要深入到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让他们能够真正地领悟到这部作品背后所蕴含的巨大价值。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走进这个由文字构建而成的奇妙世界,感受到其中无尽的魅力与智慧。
会议结束后,林宇回到家中,坐在书桌前,打开电脑,开始着手准备与读者的互动活动。他登录社交媒体平台,创建了一个名为“AI 与文学的碰撞”的话题讨论区。他在开篇写道:“亲爱的读者们,我是林宇,我的新作品尝试了 AI 辅助创作。我想听听你们的想法,你们期待在这样的作品中读到什么?是更离奇的情节,还是更深刻的情感?欢迎大家畅所欲言。”
很快,读者们的留言如雪花般纷纷扬扬地飘来。一位名叫“文学探索者”的读者留言道:“我很期待看到 AI 能创造出怎样独特的故事架构,但我也担心会失去文字的温度。希望林老师能在作品中平衡好这两者。” 还有一位“科幻迷幻梦”的读者说:“我希望能看到 AI 生成的科幻场景更加宏大和细致,同时主角要有坚韧不拔的人性光辉,能在复杂的世界中坚守自我。”
林宇仔细地阅读着每一条留言,内心既感动又充满斗志。他决定选取作品中的几个关键章节,精心制作成试读版,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发送给一些活跃的读者,并附上一份详细的调查问卷,询问他们对文字风格、情节节奏、人物形象等方面的感受和建议。
在等待读者反馈的日子里,林宇并没有闲着。他再次审视自己的作品,回想起创作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他想起在创作一个重要的情感冲突场景时,AI 提供的对话显得生硬刻板,于是他回忆起自己曾经目睹过的一场朋友间的争吵,将那种愤怒、伤心和无奈的情感融入到角色的台词中,让整个场景充满了张力。他明白,只有将自己的生活感悟与 AI 的创意相结合,才能创作出真正打动人心的作品。
几天后,读者的反馈陆续回来了。林宇打开一封封邮件,看到了许多真诚而有价值的意见。有的读者指出某段情节的转折过于突兀,建议增加一些铺垫;有的读者觉得某个配角的性格不够鲜明,希望能进一步刻画。林宇将这些意见整理成册,贴在书桌前的墙上,开始了新一轮的修改工作。
他重新梳理了情节的逻辑,为每一个转折都添加了细腻的铺垫,让故事的发展如同潺潺溪流,自然而流畅。对于那些性格不够鲜明的配角,他赋予他们独特的生活背景和动机,使他们在故事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经过这一番忙碌而充实的准备工作,林宇的作品终于迎来了初步的蜕变。虽然前方的道路依然充满挑战,但他坚信,只要不断地倾听读者的声音,不断地优化自己的创作,就一定能够在 AI 创作带来的市场变革中站稳脚跟,开创出属于自己的文学新天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