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狄公见洪亮不知道“孺子”的典故,就解释道:“这孺子可不是指小孩子,而是个人名。以前有个姓徐的,叫徐孺子,是个贤人。后来有个叫陈蕃的人,专门喜欢结交名士,别人都不怎么来往,就跟这徐孺子特别投缘。陈蕃一到任,就准备了一张床榻,好让徐孺子来住。别人想睡这床榻,那简直比登天还难。这就是看重贤人的意思,也不知道跟这案子有啥关系。”洪亮不等狄公说完,赶忙接话道:“大人不用疑惑了,这案子肯定有个姓徐的掺和在里头,不然就是奸夫姓徐,怕这人跑了。”狄公问道:“你怎么就觉得他跑了呢?”洪亮挠挠头说:“小人这不是就着梦瞎猜嘛。上联头一句‘寻孺子遗踪’,不就是要找姓徐的嘛。这对联有了眉目,大人再给小人讲讲‘尧夫’的典故呗。”
狄公说:“下联很清楚,‘尧夫’也是个人名,姓邵叫康节,‘尧夫’是他的外号。这暗指六里墩的案子。这姓邵的本是个要犯,现在寻访不着,不知道他是逃到四川去了,还是本来就是四川人。你们访案的时候,要是碰到四川口音,可得留心盘问。”洪亮连忙点头说:“大人破解得很对。不过那玩坛子的女人、女孩挡住男人去路,还有后来看到的许多死人,这些场景似是而非,这样解释也行,那样解释也说得通。总之这两个案子有点眉目了。”两人又讨论了一番,这时窗户透进亮光,知道天已经亮了。狄公也没心思再睡,起身整理了一下衣服。外面住持早就在窗外问候,听到里面起身,赶忙进来请安。在神案前敬神完毕,出去叫司祝烧了面水,送进茶来,请狄公洗脸漱口。狄公梳洗完毕,洪亮把行李包裹收拾好,交给住持,让他派人来取,还叮嘱他不要走漏风声。住持一一答应。这才和狄公一起回了街上。
差役安排与案件布置
回到书房,陶干过来询问情况。洪亮把宿庙的事说了一遍,然后让他去厨房拿点心,给狄公吃。两人在书房院子里伺候着。辰牌时分,狄公传出话来,让洪亮协同值日差,先把皇华镇地甲提来问话。洪亮领命出去,下午时分,何恺就到了衙门。狄公没升堂,把他带到签押房。何恺叩头行礼后,站在一边。狄公说:“毕顺这案子要是身死不明,本县为他伸冤,反倒要承担反坐的处分。你作为本镇地甲,难道就置身事外,这几天怎么不留意访察,还这么拖延,这不是故意藐视吗?”
何恺听狄公这么说,赶忙跪在地上叩头,说道:“小人日夜都在细访,不敢偷懒懈怠,无奈没发现什么形影,所以没能破案,还请大人开恩。”狄公说:“暂时破不了案,也不能为难你。你管辖的地方有多少人家,镇上有几家姓徐的?”何恺回答道:“小人这地方有二三千户人家,姓徐的有十多家。不知大人问的是哪一个,还请大人明示,小人好去查访。”狄公说:“你这人怎么这么糊涂,本县要是知道这人,早就出签提人了,还问你干嘛?因为这案子重大,听说有个姓徐的男子参与谋害。要是能找到这个人,就能破了这案子,所以叫你来。你平时在镇上,有没有看到姓徐的人家跟毕顺来往?要是看到有一两个人,就如实说,以便提县审讯。”
何恺想了一会儿,抬头望着上面说:“小人去年四月才应差,访这案子是五月出的,也就一个月时间。小人虽然小心办公,但确实不知道毕顺平时结交的什么人,不敢在大人面前乱讲。好在姓徐的不多,小人回去挨家查访,应该能找到踪迹。”狄公说:“你这想法倒也不错,但要注意别走漏风声,不然就难寻觅了。而且这人既然做了大案,肯定会远避。你去了一定不要声张,先从附近访起,有了形影就赶紧来报信,本县再派人去。”何恺遵命,退下去回镇了。
马荣归来汇报案情
这边狄公又让洪亮和陶干等到上灯时候,从城门出去,到毕顺家巷口探听情况,当晚不要回来,暗中跟着何恺,看他怎么访缉。你知道狄公为什么不叫他两人跟何恺一起去吗?因为洪亮前几天在皇华镇住了几天,当地的人大多认识他,怕他白天去被人看见,反而把凶手吓跑了。何恺是地方上的地甲,就算问东问西,也是他分内之事,旁人不会起疑。又担心何恺一个人抓到凶手,力量不够,抓不住,所以让洪亮和陶干晚上去。一来访访案情,二来看看何恺在坊上是勤快还是懒惰。狄公布置好后,家人掌上灯来,他在书房把连日积压的公事看了一遍。
刚吃过晚饭准备休息,忽然窗外“噗咚”“噗咚”跳下两人,把狄公吓了一跳。抬头一看,原来是马荣和乔太。两人请安后,狄公问道:“二位壮士这几天辛苦了,不知访得如何?”马荣说:“小人这几天虽然访到一些形影,但不敢确定,怕有差错,或者寡不敌众,反而坏事,所以回来禀明大人。”狄公赶紧问:“壮士从哪里看出破绽,赶紧说来,好大家商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