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少年,光阴一直是个模糊的名词,如指尖碎风,不觉时徐徐来,无意间悄悄去,暖煦温柔或是寒冷凛冽。
那时只觉得,世间总有数不完的风,错过了一缕还有一缕,这阵吹完了还有下一阵。
——————————
杨玉荣改回了不易察觉的淡妆,头发重新披散,时不时低下头对着藏在袖口的镜子照上半天,左边脸瞧瞧,右边脸瞅瞅,再微微地晃晃脑袋,把长发拨到两旁。有老师来了,她就双手伸向脑后,用早已准备好的缠在指上的皮筋假装束头发,镜子因重力而滑进袖子。
等人走了,她眼一白,嘴一撇,又放下了头发。
张谦洋已经回归课堂,精神好了不少,只是偶尔还是会咳嗽一两声,鼻涕流得厉害,短短一节半的课时就用掉了自己所有的纸,先威胁再撒泼地缠了黄一凯半天,终于是求来半包。
他还是那样,吊儿郎当,好像对除了世界末日以外的事都觉得无所谓,那张嘴也还是那张嘴,一说话就是洪水出了山口,只不过由于鼻子堵塞得实在严重,声音变了味。
看上去一切寻常。
“张谦洋。”讲台上的老师突然双手拍桌,提高了嗓门,她每次叫张谦洋都是这样一套动作,像是《赛尔号》里的机器人,在召唤精灵前都得加个特写,摆一摆动作。
张谦洋就是那个胶囊里的精灵,随叫随到,而且还不怕生,谁都能用。
“到!”张谦洋声音洪亮地应了一声,光听声音还以为是个先进标兵,抬头一看才知道他站得流里流气,肩膀斜得像个停不住车的坡,两只手背在身后,身子重心全压在右腿上,左腿的膝盖一跳一跳的,脚掌来回点地。
“站好了,成天没个学生样。”
“得令。”张谦洋抬手比了个“OK”,跟机车变形似地眨眼间整了整了个站姿,正经地就像换了个人。
“你来背一背辛亥革命的意义。”
“政治上,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政治现代化进程。思想上,呃——辛亥革命让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未能彻底完成反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张谦洋眨巴着两个小眼睛,眉毛像带鱼一样呈波纹变换,嘴巴抿着,嘴角如初春的第一棵嫩草,悄悄翘起。
“嗯,不错。”站在讲台上的老师低头瞧着展开在桌子上的题纲,等张谦洋说完后有一会才缓缓抬头看了他一眼,然后又低下了头,很大声地叹了口气,“要是边上的人不提醒就更好了。”
“这都被你发现了呀。”张谦洋挠着后脑勺笑着附和,给人一种脸皮能抗子弹的感觉。
“我还不知道你?”得了赞许的老师摇摇头,仿佛并未放在心上,“你先站会吧,我说过了不止一次,辛亥革命的意义是重要考点,你就是不记,我还听你班主任说你变化很大,学习上下足了功夫。”她再次很大声地叹了口气,抬起头失望地望着站在最后一排的男孩,“学习不是光嘴上说说就行的,得付出行动。”
她表现得是那样劳神劳力,可说话时地语调却分明高了半个度,倒也不是张谦洋的耳朵有多么好用,而是这些语气他真的听过太多了。
“好的老师,一定付出行动。”张谦洋挺了挺胸膛,向前方敬了个礼,声音因为鼻塞的缘故而显得滑稽,与动作相衬,滑稽更加,惹得满堂大笑。
老师伸出双手向下虚按,脸色一凝,很快控制住了局面,她拧眉皱眼地瞧了张谦洋一下,继续讲课。
被晾在一边的张谦洋暴露出“原型”,歪着身子,摆动脑袋,又是那副散漫的样。他低下头翻动起桌上的题纲,只翻了一下就停住了,他用手指着,一个字一个字地仔细看着皱巴纸上被红笔圈了又圈以示重点的十来行,嘴唇像微风时树梢上的杨絮般轻轻碰着,无声地读着。
他咧嘴笑了起来,很得意,可眼角却向下弯着,很失落。
忍了半天的黄一凯正要起身,却被仿佛能未卜先知的张谦洋提前摁住了肩头,力道很小,与其说是压制倒不如说是安抚。
“不要紧。”张谦洋小声说着,微弱的气流擦过喉咙,像是有人拿着羽毛在挠,他轻轻地咳嗽了两声。
黄一凯一甩肩膀,轻而易举地摆脱了张谦洋的手掌,“谁乐意管你。”
是啊,谁乐意管他,一个倔得像头牛的黄一凯?还是一个......
杨玉荣始终低着头,没有附和老师,没有打击张谦洋,没有虚捂着嘴唇的忸怩样,没有风铃似的笑声。而面对她,张谦洋也收起了贱兮兮的嘴,即便现在站着视野开阔,也只是简单地看了一眼。
这很反常,不是吗?
——————————
上午的大课间,阳光出奇地好,与一摄氏度的日均气温气温格格不入,若只是从室内看去,多像是一个闷风可劲闹,夏蝉死命吵的季节。
从第二节课下课铃打响开始算起的一分钟内,在世界另一端还水火不容的几方文化在这里交流交融,你甚至可以看到有人一只手转着用橡皮串成的珠链,一只手在身前画着“十”字,紧闭着双眼,口中熟练地念着“......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由此观之,有一句话说得当真挺对,“中国人不拜‘无用之神’”。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